关于印发红桥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信息补充中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18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关于印发红桥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各街、委、办、局,公司,各有关单位:《红桥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已经红桥区人民政府第七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二00六年五月九日红桥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一、发展环境和条件“十五”以来,我区环保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环保局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城建带动、兴三优二”发展战略目标和“一三二一”经济发展布局,坚持“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越发展”,认真实施红桥区“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经过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特别是200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创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精心组织,合力攻坚,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推动了我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十五”指标完成情况2005年我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良好水平以上天数达到66.2%;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区内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与“九五”持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声环境质量继续处于较好水平,其中,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7.8分贝(A);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4.7分贝(A);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82.2%;创建了隆春里、水西园、仁爱花园、流霞里、康华里、明华里六个安静居住小区。城市热化率达到5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到2005年底分别达到90%和35%以上。(二)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2004年红桥自动、半自动监测点位(国控点)监测到的数据显示:(1)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是0.121毫克每立方米,超过国家年均二级标准21%;(2)总悬浮颗粒物的年平均值为0.270毫克/立方米,超出国家年均值二级标准35%;(3)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90毫克每立方米,略高于国家年均二级标准(0.06毫克每立方米),其中采暖期日均值为0.156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年均二级标准160%,非采暖期为0.043毫克/立方米,优于国家年均二级标准;(4)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64毫克每立方米,优于国家年均二级标准(0.08毫克每立方米);(5)一氧化碳年均值为2.1毫克每立方米,优于国家年均二级标准(4.0毫克每立方米)。从以上五个污染因子分析表明,虽然我区大气环境质量比“九五”期间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但从2004年大气监测结果表明,红桥区尘类污染依旧相当严重,冬季二氧化硫污染不容乐观,二氧化氮污染呈现上升趋势。2.水环境质量状况(1)流经我区的一级河道子牙河水质现状流经我区的一级河道子牙河水质情况是以大红桥断面水质监测数据为分析依据,其主要污染因素是有机污染。化学需氧量超标较严重,生化需氧量也有超标现象。PH值、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全年虽无超标项次,但氨氮年均值有所上升,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指数次接近于V类水体标准上限。(2)景观河道中大红桥、井冈山桥面水质现状我区景观河道主要是子牙河和南运河,这两条景观河道水质状况是以大红桥和井冈山桥断面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2005年大红桥断面、井冈山断面五项水质指标年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其中PH值、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四项指标年内月均值也没有超标现象,五日生化需氧量有两个月超标。(3)引黄济津水质现状在引黄输水期间,流经我区引黄济津输水河道的子牙河大红桥断面和西河水厂入口水质状况一直保持良好,全部符合地表水Ⅲ类水体水质标准。3.声环境质量现状近年来我区声环境质量状况已经达到城市考核标准,但声环境质量总体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虽然区域环境声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但近年来,噪声扰民投诉始终居环境污染投诉的首位,而影响我区声环境质量,造成居民投诉较多的主要污染源来源于大面积的建筑施工工地和服务业。4.污染源现状我区目前共有各类较大型污染点源182家,其中水污染点源64家,烟尘污染点源165家,固定声源30家。截止2005年,我区安装污水处理设施的共22家,其中医疗卫生机构污水消毒设施11台套。水污染物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全部达标排放。从2005年8月起,我区约三分之一污水排入东郊污水处理厂,三分之二污水排到咸阳路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全区工业、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目前影响我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烟尘污染和扬尘污染。到2005年年底,我区共有在用燃煤锅炉140台,已经全部安装了除尘治理设施,脱硫治理设施安装率已达90%以上,但由于烟尘治理设施使用时间普遍已达十年以上,除尘效率较差,脱硫治理设施多为早期产品,脱硫效果较低,而且到现在为止仍有部分单位未安装脱硫设施,导致烟尘和二氧化硫超标现象较为普遍。扬尘污染影响我区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面源是各类施工工地,重点源因素是坐落在纪念馆西侧的约15万平方米的裸地杂土、铁路西站北货场及子牙河南路。子牙河南路由于年久失修,疏于管理保洁,道路扬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而纪念馆西侧的裸地杂土和铁路西站北货场,未采取任何防尘措施,特别是每年的东春两季扬尘污染严重,致使附近的大气国控监测点位监测的可吸入颗粒物指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我区空气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5.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我区环境具有“三河五岸”得天独厚的天然水环境,大型园林公园“西沽公园”坐落于北运河畔,形成了我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景观。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子牙河北岸西于庄渔民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对河道水质的污染比较严重,对引黄流经我区子牙河水源地水质存在潜在的危害。二、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把环境保护融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全面推进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建设。三、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总目标是:全面巩固和发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削减;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生态环境实现明显改善。初步构筑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型社会框架,初步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一)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大力削减中小燃煤设施及煤烟型污染的中、低点源和面源,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能等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加强颗粒物各类开放源的治理,结合城市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80%以上,力争达到85%。(二)水环境质量目标提高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安装率、处理达标率和污水回用率,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海河流域国控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三)声环境质量目标确保1、2、3类噪声功能区昼、夜声级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最大限度地降低4类功能区昼、夜声级,使其稳定达到国家标准。(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目标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物对环境质量影响有显著改善,监督管理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四、环境指标(一)大气环境规划指标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2005年水平。(二)水环境规划指标1、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2、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8%以上。(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指标1、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5%;2、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四)声环境规划指标1、交通干线噪声达标率达到100%;2、功能区噪声达标率达到100%。(五)生态环境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逐年提高。(六)环保管理能力建设指标1、建成环境应急监测响应系统;2、实施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3、重点污染源实行企业环境报告制度。五、重点项目(一)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空气质量1.抓住能源结构调整的契机,全面控制煤烟型污染,基本消除区内中小供热锅炉房及分散燃煤设施,在用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实施高效脱硫除尘双重治理并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大型锅炉房必须安装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其它燃煤设施污染治理,积极推广清洁燃煤技术,有效减少采暖期环境空气二氧化硫超标问题;2、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大中型餐饮油烟必须达标排放;3、推广燃气供热制冷技术、热泵供热技术,增大天然气使用量,推进利用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4、全面强化颗粒物开放源控制和汽车尾气达标控制。(二)综合治理水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1、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监督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安装率和运行率,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2、推进建设再生水处理和回用系统。全面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分质供水、优质优用,鼓励梯级利用,实现一水多用;3、实施雨污分流,进一步完善市政排污管网建设;4、加强对河道的监督管理,取缔沿河滩群市场和非法聚集点,取缔景观水体密目网捕鱼作业和养殖作业,以增强水体自净能力,防治水污染;5、实施南运河治理工程,消除区内劣V类水体。(三)强化全过程治理,推进循环经济,提高固体废物的监督管理能力1、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强化全过程治理的资源化、产业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末断处理处置。对确实无利用价值的固体废物最终实现无害化处置,有效控制和杜绝二次污染;2.重点保证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的集中无害化处理。(四)实施“安静工程”,加强声环境治理1.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严格施工申报登记制度,有效控制建筑施工噪声;2.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对超标噪声污染点源实施有效治理。(五)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区域总体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预见性;2.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六)全方位推进城市生态建设经过三年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我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许多长期存在的城市生态和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导致了城市生活质量下降和自然生态功能的退化;同时面对区域开发进展加快,我区面临日益加重的生态压力。1.整合生态资源依托我区的生态资源,形成以“四河一湖”(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津河、西沽公园湖水系)和人工绿地相结合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格局,将西沽公园湖水系与北运河水系连通,提高湖水循环自净能力。将目前较为破碎的生态板块进行有机衔接,总体整合。初步构建沿岸带纵、横向生态区与生态廊道,并使之与我市整体生态建设相呼应。2.改善人居环境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理念,围绕人的活动,配合海河开发改造,保护和恢复现有河道和林地,构建以两岸为骨架的城市生态防护带和生态廊道,一是生态廊道形成联通,缓解城市热岛的增强与扩大趋势;二是对大规模城区改造和集中建设带来的生态影响,实施生态补偿,营造出适宜人居的城市生态环境。(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追求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物尽其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1.在企业层面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以“三高一超”企业为重点(即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超标排放企业),实行从生产源头到产品的全过程控制,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建立一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型示范企业。2.在区域层面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搞好企业间产业生态链的有机链接,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废物最少排放。3.在全区努力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倡导可持续生产和消费。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工业生产与消费、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静脉产业,推动循环型社会建设。(八)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浓度稳定达标的基础上,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九)加大设备投入,提高监测能力加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初步达到设备齐备、设施配套、装备精良;初步具备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应急监测体系和环境信息化网络,环境监测的技术保障能力达到与环境保护发展相适应的程度。(十)完善宣教装备,加强宣教能力加强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建立较完善的环境教育网络,宣传教育手段、培训手段基本实现现代化。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环境保护工作要列入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继续贯彻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对各级领导的考核办法,不断强化统一监管和齐抓共管的制度。(二)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能力1.建立健全三级管理网络,充实环保工作人员,在街道和居委会设立专人负责环保工作,将环保工作纳入社区管理;2.加强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建立环境保护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实现监测工作质量和效能的进一步提高;3.继续强化环境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审批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巩固治理成果。(三)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扩大公众有序参与深化政务公开,严格执法、依法行政。采用听证会、论证会或公示等形式,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弘扬环境文化,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促进环境保护社会化、大众化。(四)保障经费投入,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环保工作的需求日益强烈,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职能的转变,在“十一五”期间应重点保障环保各项经费的落实。只有提高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开展各类环境要素的调查,重视新型环境问题预防,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环境需求,才能为现代环境管理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才能使我区的环保事业得到不断的发展。

天津红桥区产业园区

天津红桥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红桥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