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东区产业园区
-
创意桥园产业园
天津-河东区
-
淄博市保税物流园区
天津-河东区
-
棉三创意街区
天津-河东区
-
河东人力资源产业园区
天津-河东区
-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天津-河东区
-
河东金贸产业园
天津-河东区
天津河东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河东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关于印发天津市河东区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4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各委办局,各街道公司: 现将《天津市河东区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天津市河东区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2011-201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方案)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生力军,是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河东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推动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突破性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础与特点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拥有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和知识型员工,投入科技经费、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自有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先进知识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具有处于产业链高端、发展速度快、创新活动强等特点。“十一五”期间,河东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成为科学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截至目前,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469家,从业人员数达到9万人;总收入由2006年的21.3亿元增加到目前40亿元。 1、科技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2010年科技企业留区税收达到6636万元,是2006年的11倍。2006至2010年为区财政累计贡献税收20205万元。涌现出华宁电子、帅超激光、北科精工等一批成长性较强、影响力较大的科技企业。 2、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十一五”期间,经过引导和扶持,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成果,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是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技术。我区科技企业在石油开采技术、软件开发和电子信息制造、环保和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和生物医药等五个领域,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完成科技成果鉴定、登记、立项、推广210项。其中,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达20多项。二是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14家科技企业凭借着自有的知识产权、新产品开发、研发经费投入等优势,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企业被认定为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我区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并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在国家、天津市科技立项成功率显著。几年来,科技企业凭借高水平技术项目,在国家立项24项,获得无偿资助资金1320万元;天津市立项45项,获得无偿资助资金975万元;河东区科技立项66项,获得无偿资助资金952万元,带动企业投入9707万元,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0多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潜在的增长点。 3、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十一五”以来,全区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这条主线,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环境,推动科技企业发展。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科技投入支持创新。不断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在财政收支压力大的情况下,每年保证拿出区财政支出的1.3%作为科技经费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十一五期间,用于科技企业发展的经费达3044.265万元。二是科技载体孵化创新。依托区域内的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设了38家帅字号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其中:科技园区7家、孵化器6家、企业研发中心25家,总的研发经营使用面积达15万平方米,孵化企业280家,为科技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科技政策引领创新。科技政策制定出台了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专利申请奖励等19项政策,对促进全区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区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09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政策扶持力度不强。科技企业发展相应政策的支持极为重要,虽然,十一五期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政策,但吸引高新项目、高科技人才到河东发展的政策没有达到高人一筹的程度。 2、科技载体的质量数量有待提高。科技载体是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是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的战略重点。目前我区的科技园区、孵化器大部分依托驻区科研院所建立,对我区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但面对新形势和企业的要求,管理和服务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科技载体总量已不能满足科技企业入驻的需求。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后,面临厂房和场地的短缺,企业为了发展不得不在外区租地生产,存在着税源流失的隐患。 3、科技企业规模小。从企业规模看,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有426家,占全区科技企业的90.8%;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有43家,占全区科技企业的9.2%;从纳税情况看,纳税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5家,占13.9%,86.1%以上的企业纳税在50万元以下。 4、科技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科技成果的研发上,成果形成后在转化和产业化方面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企业在扩大生产中同样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此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机构少,也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和《中共河东区委、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打造“金贸河东”,建设新城市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加速发展一大批初创期科技企业,形成铺天盖地之势;做强一批成长期、壮大期科技企业,形成顶天立地之势,使科技企业尽快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支撑点、新亮点,推动河东区尽快走上创新趋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二)五大发展目标 ——科技企业发展实现铺天盖地和顶天立地。全区科技企业在数量上实现铺天盖地。全区科技企业总数“十二五”期间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800家任务数,力争达到1600家。部分科技企业在规模上实现顶天立地。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确保达到25家,力争达到50家。培育认定国家级150家、区级高新技术企业350家,总数达到500家。 ——科技投入向多元化发展。确保5年内筹集财政资金2亿元投入科技中小企业。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模式。积极争取天使资金、市政府资助周转资金和国家、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支持。探索建立河东区科技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科技保险公司,科技融资租赁公司、科技投资公司和河东区科技银行,缓解科技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设立13项科技专项资金,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进科技经济快速发展。 ——科技政策实现新突破。继续落实国家、天津市、河东区已经颁布实施的所有扶持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结合区情,制定出台《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河东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实施细则》等政策,实现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的新突破。 ——科技创新载体得到新完善。做大做优帅字号科技品牌,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市级孵化器、科技园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0家。建成区级孵化器、科技园区、企业研发中心100家。建成东宁高科技产业基地、帅泰科技园、帅领高科技产业孵化器和河东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上新水平。到2015年,我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开采技术、软件开发和电子信息制造、环保和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技术、机电一体化、地热能源开发七大科技产业集群,开发填补国内空白,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50项。五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登记500项。承担国家、天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00项。全区技术市场交易额到25亿元。 三、五大重点任务 为保证上述发展目标的实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技企业多生快长,实施“31764”科技企业发展创新工程。即:分三个层次推进科技企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七大板块科技产业群体发展,建设六类科技创新载体、实施四项科技投融资计划。 (一)分三个层次推进科技企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三个不同时期,制定政策,采取措施,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发展。一是尽快形成“铺天盖地”之势。为了完成到“十二五”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00家的目标,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引导和激励全社会创业。二是尽快形成“顶天立地”的实力。通过项目、产品重点支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成长性的企业发展,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倾斜激励成长期企业向壮大期企业发展。三是尽快“做大做强”企业。通过扩大社会融资、强化政府服务等措施,聚焦各类扶持政策,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壮大期企业向小巨人企业发展。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做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推荐、管理工作,力争5年内,新培育国家级、区级高新技术企业500家,比现在的25家翻20倍。同时,以实施国家科技部、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等为支撑,扶持、培育一批起点较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效益。 (三)推进七大板块科技产业群体发展 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石油开采技术、软件开发和电子信息制造、环保和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地热能源开发利用七大板块科技产业,形成产业上中下游联动、多产业促进的创新支撑体系。 1、建立石油开采技术产业联盟。联合中海油、中石油和天津大学等单位,推进以帅超激光公司的梯形缝割缝筛管技术,瑞灵石油科技公司的500吨1000马力石油钻井技术,工合聚能科技公司的石油磺酸盐三次开采技术,波菲特科技公司的重油乳化剂技术等企业为主的石油开采顶尖技术群,充分发挥现有“涉油”产业优势形成产业联盟,在条件成熟时创建河东区石油开采技术科技园。争取列入天津市20个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之一。 2、软件开发和电子信息产业。推进新信网络、迅腾国际等以软件开发、培训为主体的企业和延滨科技、精衡电子等17家以软件项目生产、制造为主体的企业,向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 3、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帅普环保的凹凸式除尘布袋、红旗环保的环保在线监测系统、睿芯隆科技风力发电能源转换控制器、中核科技的五氟化碘、锦美碳材的碳负极材料和五维精创的锂电池等环保和新能源技术优势产业。 4、新材料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耀新科技公司的防水片材、滨海龙泰的芯棒、华商技研的整合实木、乐城达公司的打印机定影膜、欧陆建材的高强度透水砖、灯塔公司的汽车用涂料、曼德公司的金刚石切割线等新材料制造产业。 5、生物医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帅军的抗肿瘤药物、遄赫公司的医用试剂盒、安普行公司的医用灭菌袋、帅博科技公司的鲜玫瑰花萃取液提取技术等生物医药技术制品的开发。 6、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以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为依托,重点发展天传电控的箱式变电站、方圆电气的全数字交流机车牵引控制系统、天传名扬的电抗器顶部组装机、博瑞特公司的环保节能游览车、京仁科技的高效节能减速机等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 7、地热能源开发利用产业。以天津地热勘察设计院为依托,重点发展浅层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地质勘察、测试研发、地下地上工程及设备工艺、材料的产业化。 (四)建设六类科技创新载体 1、建设东宁高科技产业基地 全力打造河东区第一个“飞地经济”园区——东宁高科技产业基地,有效解决科技企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第一期在宁河县购买800亩地,打造成为现代化、高标准、高科技的科技小巨人基地。建成后的东宁科技小巨人产业基地,可吸引150家壮大期的科技企业入驻。 2、建设河东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十二五”期间,建成一个综合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七个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七个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包括:石油开采技术产业、软件开发和电子信息产业、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新材料制造产业、生物医药技术产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地热能源开发利用产业。综合性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人力资源、技术市场、科技立项、知识产权、科技政策、创新体系、招商引资十大项五十余小项服务,努力发展成为满足企业共性和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中心、七个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企业专业技术创新与创业辅导的开放式服务平台,建成后争取列入天津市级促进中心管理。 3、建设帅领高科技产业孵化器 与中国铁路物资天津公司合作,整体租赁铁路物资管理干部学院,投资建设河东区高科技产业总部。该总部建筑面积共计8320平米,可吸引200多家初创期科技企业入住园区,进行注册、研发、商务、办公,5年为河东区增加税收达亿元,积极同市科委协商争取列为市服务平台项目,逐步打造为市级科技园区并争取资金支持。 4、合作打造帅泰科技产业园 为生产型科技企业在市内提供发展空间,区科委与东达房地产公司合作建设帅泰科技园,园区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力争三年内企业入住率达到100%,销售收入达到2亿。 5、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在已建成的25个帅字号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到2015年新建企业研发中心100个;对已经建成的研发中心要进一步规范、提升,建成市级和国家级研发中心20家。 6、巩固提升13个科技园和孵化器 对已经建成的7个科技园、6个孵化器进行规范管理,统一外檐、统一旗帜、统一标牌、统一色调,增强园区的服务功能,改善园区的投资环境。对园区内的企业进行腾笼换鸟,逐步将非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低、纳税贡献少的企业置换出园区,腾出资源引进高科技、高税收的企业。重点提升帅超科技园、帅达科技园,争取列入天津市级孵化器管理并争取资金支持。 (五)实施四项科技投融资计划 1、争取市天使资金和政府资助周转资金。以无偿资助或股权投入方式争取天使资金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同时,积极争取市政府资助周转金,通过资助、贴息等方式,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 2、争取国家和市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立项支持。国家科技部每年面向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征集项目,给予立项支持;天津市每年面向全市征集项目立项支持。因此,要动员全区科技企业特色项目,争取国家和天津市的资助。 3、积极探索建立河东区科技银行、河东区科技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河东科技保险公司,科技融资租赁公司、科技投资公司和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企业融资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设立十三项科技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全区共筹集2亿元财政资金,原则上每年筹集4000万元,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设立科技成果立项匹配扶持资金。根据国家科技部和市科委的规定,为已经在国家和天津市立项的科技企业,按照上级资助金额的比例给予匹配资助。对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具有良好市场前景效益突出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注册资金和留区税收达到一定规模的科技企业给予不低于2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二是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资金。对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或区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按市有关规定进行奖励。 三是设立研发中心、孵化器和科技园建设引导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孵化器和科技园,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科技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建设孵化器、科技园视规模按政策规定给予资助。 四是设立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用于奖励在科学技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再创新做出突出贡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并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驻区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部队和企业。 五是设立专利申请及转化奖励资金。主要用于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提高专利申请量。支持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产品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对列入市区专利试点的科技企业,给予不低于50%的资金匹配。 六是设立产学研合作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吸引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和科技企业联合进行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全面加强和促进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在区内优先立项,给予不低于25万元的资助。 七是设立企业转型创办补贴扶持资金。对现有中小企业转型为科技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领办科技企业,高校师生创办科技企业,海内外人才来津创办科技企业,与国内科研院所、大学、国有企业合作创办科技企业,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促进科技型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八是设立初创期、成长期和壮大期科技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对于初创期企业,提高初创期企业的生存能力,促使其快速增长。为支持成长期企业发展,设立政府科技资助周转金,通过专家评审后,给予企业无息贷款或贴息资金支持。 九是设立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资金。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为科技企业提供共性技术和企业管理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服务中心等。 十是设立企业培训专家评审经费。支持10名科技特派员、10名创业导师带技术和成果深入科技企业开展服务、交流、合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十一是设立集团奖励资金。对科技企业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在高新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提升,重点产业的振兴方面,能够切实发挥引领作用,成立集团的,注册资金在3000万元以下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3000万元以上的奖励50万元。 十二是设立企业上市奖励资金。为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鼓励、扶持和引导企业积极上市,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 十三是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专项奖励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短缺人才给予扶持奖励;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突出贡献人才奖”,对在企业经营管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科研攻关和重大课题研究以及科技人才培养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支持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企业人才发展基金”,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改造升级和产品开发中的技术骨干、技术带头人和有功人员实施重奖,形成激励科技人员多做贡献的有效机制。 四、确保目标实现的七大机制 (一)领导机制。区政府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发改委、区科委(区知识产权局)、区商务委(中小企业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人保局、公安河东分局、工商河东分局、河东国税局、河东地税局、区质监局、区环保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金融办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科委,由区科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建立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由区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组织,会议成员由领导小组成员、各街道主任、科技园区及相关单位人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统一由区科委负责管理,各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工作。 (二)政策机制。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配套政策的落实,包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等10项政策。制定出台《河东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河东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实施细则》等8项政策。继续落实好已经执行的《河东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河东区科学技术创新奖励办法》、《河东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关于加强河东区科技创新实施产学研合作的鼓励办法》、《河东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河东区创建企业研发中心实施办法》等19项政策和今后根据工作需要新制定的政策。 (三)考核机制。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考核制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纳入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领导的考核范围。全区正、副处级现职领导干部每两年,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帮助新发展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部门要将此项工作列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创新机制。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进一步帮助企业加强技术开发机构和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吸纳科技成果,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五)服务机制。建立河东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成果转化、创新方法、技术转移、专利申请及保护、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析等服务。根据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对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认定,摸清底数,针对不同层次的企业提供不同的服务。充分发挥河东区科技企业发展促进协会的作用,通过协会和下设11个专业分会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沟通、了解、合作,共同促进科技企业的发展。 (六)协调机制。全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全区各部门、街道、科技园工作进展情况的指导、督促、检查、服务,不断加大工作推动力度。 (七)保障机制。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保障科技企业的高速发展。建立并完善全社会、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到2015年,区级科技经费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3%以上,平均每年不低于400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15%,一般企业不低于6%。附件:
天津河东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东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20
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河东区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
2024-11-26
(河东区)02-20单元01、03、04街坊部分地块(胜利巷保障性住房项目地块...
2024-11-22
(河东区)关于02-20单元01、03、04街坊部分地块(胜利巷保障性住房项目...
2024-09-09
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东区2024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的通知
2024-05-22
河东区应急管理局关于《天津市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
2024-05-20
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东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4-01
关于印发《河东区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的通知
2024-03-11
河东区民政局关于开展区属社会组织2023年度检查的通知
2024-03-05
河东区城市管理委员会2023年工作总结
2024-02-19
河东区关于向人才和企业开放公共应用场景提供发展机会的实施方案
2024-02-05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