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河东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信息补充中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9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及相关单位:  区发展改革委拟定的《关于促进河东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工作意见》已经河东区第十七届人民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19年8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关于促进河东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工作意见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市内六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津政办发〔2019〕11号)和《河东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东党办〔2019〕3号),促进高端服务业创新集聚发展,加快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作出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主攻方向,围绕“金贸河东”功能定位和“四个之区”建设目标,聚焦高端服务业态,明确主导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创新政策体系,实施精准招商,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提升服务业发展层级和水平,把河东区建成金融商务商贸聚集区、科技研发服务引领区、历史文化创意特色区、创新创业生态宜居区。到2022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保持在90%以上,其中金贸产业比重保持在50%以上,房地产业比重控制在10%以下,新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税收亿元楼宇、各类科技园区、文创街区规模总量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为实现《河东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到2025年“再造一个新河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产业定位  全面落实《河东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三个层面九大重点”产业导向,大力发展以新金融、高端商业、文化创意为重点的主导产业,以智能科技、绿色环保、智慧健康养老为重点的战略产业,打造以总部经济、产融发展为重点的新经济模式,加快形成在京津冀地区有影响力的“3+3+3”产业体系。  (一)新金融  巩固银行业发展基础,积极推动尚未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落户,力争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覆盖。大力发展泛保险、绿色管理、产业金融和科技金融等领域新业态,积极引进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公司、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快构建相对完备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促进资产评估、信用评级、金融教育培训等业务迅速发展。(责任单位:区金融局)  (二)高端商业  积极承接天津市“千百十”工程,加强电子商务载体、平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都市型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商贸业态,将电子商务发展与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促进商贸流通企业新颖化、特色化发展。实施商业载体业态调整工程,服务促进嘉里汇、万达广场、远洋未来广场等六大商业综合体项目业态调整,增加体验型、服务型业态,尽快适应实体商业发展新趋势。繁荣发展夜间经济,将爱琴海地下一层打造成“不夜城”特色街区。(责任单位:区商务局)  (三)文化创意  主动服务天津市会展经济,提升高档酒店、商务楼宇以及交通、文娱等设施,为梅江会展中心、国家会展中心提供综合配套服务,鼓励驻区企业积极参加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创意设计、民族风情等特色展会。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河东区文化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大直沽等地区历史建筑保护性的开发,以近代工业文明、妈祖文化、酒文化、洋务文化等为依托,充分展现河东区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改造提升棉三、爱琴海等创意产业园区,重点引进工业设计、动漫设计、时尚设计、非遗产品展示等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海河东岸休闲观光服务设施,围绕元明清天妃宫博物馆、大直沽酒厂、荐福观音寺等打造民俗文化旅游街区。依托天津音乐学院及音乐街,打造音乐创作、表演演出、教育培训及乐器展销的全产业链。(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局)  (四)智能科技  把握5G机遇,着力引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制造等领域领军企业,大力开发在文化、健康养老、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服务。依托机器人产业联盟和电气科学研究院,努力攻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等领域核心技术,形成市场竞争力强的机器人产品。密切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电气研发与制造、电气工业应用、电气认证与测试等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提高智能集成水平。(责任单位:区科技局)  (五)绿色环保产业  积极发展新兴能源科技产业,鼓励常规能源和新型可再生能源相结合,推进市场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生态化改造,提高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和利用效率。积极发展电力服务产业,打造华北地区电力行业全产业链。(责任单位:相关部门共同推进)  (六)智慧健康养老产业  重点发展医疗服务、中医治未病服务、健康养老养生、健康管理与信息化、体育健身休闲、健康保险等大健康产业。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社区养老“964”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机构的质量和水平,推广“医养结合”模式,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成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监管用好区级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中心,推广“互联网+”养老新模式,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着力建设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推进适老化改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进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应用以及居民、家庭、社区服务中心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医养结合新模式。(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  (七)总部经济  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智并举,充分利用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各级各类商会、区内投资企业等各类资源,广泛开展企业、项目对接活动,实施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按照区域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着力引进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着力引进聚集能力强、产业结构优、拉动效用大、税收贡献高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项目、好项目。(责任单位:区合作交流办)  (八)产融发展  支持驻区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为企业提供结算、资金融通等服务。拓展小额贷款、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等融资渠道。服务各类产业发展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集聚发展,营造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服务环境。加强上市知识培训,完善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引导优质企业借助创业板、新三板、天交所等实现直接融资,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挂牌上市企业。(责任单位:区金融局)  三、空间布局  按照打造“3+3+3”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充分借鉴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雄安新区规划理念,高标准开展河东区城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优化“一带双核四片区”空间布局。  (一)一带:海河东岸城市品位展示带  按照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美好生活、城市文化、高端商务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和城市名片的目标,加快海河东岸沿线重要功能区的整合,珍惜用好宝贵的土地资源,全力建设一批高端承接载体,推动嘉里中心二期、中海二期、中粮F地块等前期项目尽快开工,金茂府、中储地块等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到2022年确保全部竣工,把海河东岸打造成为首都高端产业承接带、生态环境景观带、城市品位展示带。  (二)双核:高端商务商贸增长核、都市产业增长核  高端商务商贸增长核(天津站-新开路-红星路片区):围绕天津站城际枢纽扇形的向外延伸辐射,充分利用2、5、9三线轨道交汇的交通优势,进一步优化人文环境,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的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现代服务业等,建设成为中心城区地标性的高端商务商贸聚集区。  都市产业增长核(金贸产业园区):积极落实天津市“1+16”产业承接格局,划定金贸园区四至范围,依托河东区总体规划编制,深化提升园区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并实施园区三年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完善园区路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依托电力工程技术自主创新产业园和智能电气创新园,大力引进能源、电气、科技服务等领域企业总部,以智能电气研发与制造、电力工程技术与研发、电力建设为核心,推动研发设计机构、科研院所、检测检验中心等高端资源集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三)四片区:十一经路-音乐学院片区,大直沽-富民路片区,津滨大道片区,东新街-卫国道片区  十一经路-音乐学院片区:发挥海河东岸城市品位展示带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规划利用好音乐学院搬迁后地块,提升十一经路周边商务楼宇运营质量和效益,形成商务总部、金融保险、音乐文化等企业聚集,投资与服务便利化的新金融集聚区、高端文化体验区。  大直沽-富民路片区:深入挖掘大直沽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促进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融合,积极发展商旅文相结合的文化展示、文化旅游、特色商贸等业态,建设成为兼具历史文化特色和现代商贸氛围的直沽文化展示区、文旅商贸区、文化创意产业区。  津滨大道片区:充分提升利用现有载体资源,完善商务办公、旅游购物、文化休闲、餐饮娱乐消费环境,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商贸规模大、服务功能全、环境品质优、辐射影响广的现代消费休闲体验区。  东新街-卫国道片区:依托现有三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以智慧医疗技术创新和社区医疗服务体制创新为着力点,推动医养结合,提升改造一批便利化商贸设施,建设成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区、北部区域性商贸中心。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促进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区有关部门组成,形成跨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制定措施,积极争取市级部门支持,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夯实项目支撑。坚持近期和长远结合、出让和储备并举,加快地块整理出让,为引进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提供发展载体和空间,高质量谋划推出一批新的重点项目,确保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于提升服务业产业规模、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  (三)强化招商统筹。坚持产业规划引领招商引资工作,采取项目外包、购买服务等方式实施中介招商,充分利用知名商会、行业协会、大集团总部、央企国企等资源以商招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精准招商,大力引进符合“3+3+3”产业定位的高端业态,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天津河东区产业园区

天津河东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河东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