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东区三措并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新引擎
天津市河东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以规划引领为先导、品质提升为核心、特色活动为抓手,通过优化商业空间布局、强化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构建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消费新场景,持续提升区域消费能级和辐射影响力。 一、突出规划引领,夯实商业发展基础。河东区聚焦商业空间优化,2023年启动以“万爱”商圈为核心的提质升级工程,结合区域商业发展规划,明确商圈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通过推进裸眼3D屏幕等智慧化设施建设及载体外沿改造,提升商圈视觉吸引力与科技体验感;同步优化周边交通路网、完善停车配套、升级步行系统,改善消费便捷度。在此基础上,河东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国内外优质商业资源,吸引品牌首店、特色商户入驻,推动“万爱”商圈向集时尚购物、数字体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商圈转型,增强对区域消费的引领带动作用。 二、突出品质提升,构建多元消费场景。依托现有高端生活区及六纬路市级商圈基础,河东区2024年加快推进商业载体品质化升级。通过整合商业资源,聚集生活服务类知名品牌,引入高端零售、特色餐饮、健康养生、亲子娱乐等多元业态,打造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一站式”都市综合空间。同时,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向体验式消费场所转型,鼓励商家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服务效能,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模式。此外,河东区注重消费环境营造,加强商业街区绿化美化、灯光亮化及无障碍设施建设,优化消费服务质量,着力提升区域消费舒适度与品质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消费新地标。 三、突出特色活动,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河东区充分挖掘海河景观资源与文化底蕴,2024年重点推进海河码头配套项目建设,在棉三码头、天妃码头周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建设观景平台、休闲步道、游客服务中心等,提升滨河区域游览体验。依托码头资源,开发夜间游船、滨河演艺等休闲娱乐项目,打造“亲水消费”新场景。同时,结合天津漕运文化、河东工业遗产等特色元素,推动“夜经济”创新发展——通过举办长期夜市与短期主题市集,汇聚地方特色小吃、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丰富夜间消费供给;联动海河东岸经济带与津滨大道商圈,策划商旅文融合活动,如灯光秀、非遗展演、网红打卡等,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消费,形成兼具文化内涵与商业活力的河东特色“夜经济”品牌,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2025-07-02
-
天津市河东区三项改革提速项目开工效率
天津市河东区近年聚焦改革创新,通过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施工图审查及“用地清单制”三项关键改革,大幅提升项目开工效率,有力推动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举措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为工程建设营造更高效的营商环境。 (一)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河东区提升开工效率的基础环节。2023年,河东区严格落实《天津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系统性地压缩审批环节、精简审批手续,实现了审批流程的高度整合。过去,项目从申请到开工需经历多个部门逐一审核,常因协调不畅导致延误;改革后,河东区推行“一站式”服务,将用地许可、规划许可等环节合并办理,减少重复提交材料,大幅缩短审批周期。例如,企业在申报阶段通过统一平台提交资料,由相关部门并行处理,避免因流程冗余产生的等待时间。此举不仅提升行政管理效能,还激发市场活力,特别是对新招商引资项目形成有力支持,加速了工业地产和商业综合体的落地节奏。河东区这一改革源于天津市整体营商环境的优化部署,符合国家对工程审批“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确保政策执行的权威性与连续性。在实施中,河东区还强化数字赋能,利用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电子证照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无缝衔接,确保所有审批环节可追溯、可监管,保障了公开透明。通过这些措施,项目开工效率显著提升,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产业集聚效应,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深化施工图审查改革在河东区重点针对中小型项目简化流程。2023年,针对新建、扩建的社会投资厂房、普通仓库项目,如单体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0平方米(不含地下工程)、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功能单一的项目,河东区取消强制施工图审查,转而实行告知承诺制。这意味着建设单位只需在施工前提交设计方案承诺书,确认符合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即可直接进入开工阶段,无需再等待官方审查机构的长时核验。此项改革源于天津市推动建筑领域简政放权的政策导向,其核心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改革前,施工图审查环节常耗时1-2个月,涉及多部门审核,易造成项目卡滞;改革后,河东区建立诚信监管机制,建设单位需承担主体责任,政府部门通过事后抽查确保项目合规。这种做法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特别利好招商引资中的小微企业,促进仓储物流和轻工业项目快速上马。例如,一批投资额较低的厂房项目在承诺制下实现了当月报批、次月开工,极大提振了企业信心。河东区在执行中注重风险防控,配套出台技术指南和服务窗口,引导企业规范填报,确保建筑安全与环保要求不降低。这契合国家对工程审批便利化的大趋势,强化源头管理,有效避免“一放了之”的隐患。改革实施以来,该类项目开工周期明显缩短,为河东区构建高性价比的投资环境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推行“用地清单制”改革是河东区在土地供应环节的创新突破。2023年,河东区在土地出让前统一组织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等评估评价工作,形成综合性清单;建设单位在取得地块后可直接依据该清单进行工程方案设计,无需再自行委托评估。这一举措颠覆了传统模式,过去企业需多次沟通各评价机构,导致设计阶段延后;改革后,河东区整合资源前置服务,清单内容涵盖土壤检测、水资源论证等关键指标,为企业提供“一键式”数据支持。此项改革是天津市优化土地管理的一部分,借鉴了先进城市的“多评合一”机制。通过清单制,河东区确保评估环节标准化、透明化,减少人为干扰,尤其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如产业园区开发提速。例如,某地块出让后,建设单位根据清单信息快速完成方案报批,开工准备期压缩约三分之一。执行中,河东区建立多部门联席机制,定期更新清单内容,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评估专业性和公信力。同时,改革结合监管强化,政府通过数字化平台跟踪项目进程,避免因信息脱节导致的延误。这不仅降低了企业前期成本,还促进了土地高效利用,体现了对工程建设全链条服务的优化。改革实施后,河东区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效率显著提升,为区域高质量增长提供了基础保障。
2025-06-3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