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共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中关村滨海新区等协同发展

数字经济产业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天津-滨海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4日
京津冀三地正协同推进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协同与招商引资,突破行政壁垒,打造国家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应用先行区及全球创新高地。三地立足各自优势,形成“1+2+4”功能格局,推动数据中心整合与便民服务应用,助力区域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
一、战略定位与功能布局
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明确三地差异化定位。北京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强化创新引领作用,聚焦大数据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与高端人才培育,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天津发挥滨海新区、武清区的产业基础优势,强化产业带动与支撑能力,重点发展大数据装备制造、数据加工处理及应用服务,构建产业链协同平台;河北则立足张家口、廊坊、承德、秦皇岛四地的资源禀赋,强化承接转化功能,重点布局数据中心、灾备存储及产业配套项目,形成“1+2+4”协同发展功能格局,促进创新要素与产业资源跨区域流动。
二、基础设施协同建设
为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三地着力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整合与共建共享。北京明确引导数据中心优化布局,不再鼓励新增本地数据中心建设,转而推动存量资源整合利用;三地联合探索数据中心协同管理机制,加快大容量骨干通信网络建设,提升区域网络带宽与传输效率,扩大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物联网覆盖范围。同时,重点推动数据中心向张家口张北等气候适宜、能源充足的区域集中布局,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优势,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成本,构建绿色低碳的区域数据存储与处理基地。
三、产业创新与应用落地
试验区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大数据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创新应用场景。在产业创新领域,三地联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攻关大数据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促进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研发在北京、制造在天津、转化在河北”的产业协同模式。在应用落地方面,聚焦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协同发展重点领域,推动大数据便民惠民服务:通过跨区域交通数据共享,优化京津冀路网调度与出行服务;整合三地环境监测数据,提升区域大气、水等污染联防联控能力;建立公共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异地服务便捷化,让群众共享数据协同发展红利。
四、保障机制与区域协作
为突破行政壁垒,三地建立多层次协同保障机制。在政策层面,联合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产业协同发展等支持政策,统一数据标准与安全规范,消除区域政策差异;在要素保障方面,统筹土地、能源、资金等资源,优先支持试验区重点项目建设,建立跨区域人才流动与激励机制,促进高端人才共享。同时,设立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点问题,确保规划落地与项目推进,通过机制创新为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推动京津冀成为全球大数据产业创新与协同发展的标杆区域。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园区

天津滨海新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滨海新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