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大所赋能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产学研深度融合
产学研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8日
近日,首期“大院大所走进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活动(科技沙龙)在滨海新区召开,通过搭建国家级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平台,促进创新资源集聚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为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招商引资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构建产学研金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本次活动汇聚了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浙大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国家级科研院所的专家团队,与天津太重、松正电动汽车等新区科技小巨人企业及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对接。活动以“需求导向、精准对接、协同发展”为原则,打破创新链条中的信息壁垒,推动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企业的市场需求与金融机构的资本力量有机融合,逐步构建起“产学研用金”多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
二、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活动聚焦滨海新区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织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面对面”需求对接。新区企业围绕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优化、新能源汽车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高性能金属材料疲劳强度改善等研发瓶颈发布技术需求,科研院所专家则结合自身在智能装备、绿色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的研发成果,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通过精准匹配,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就联合攻关、技术转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奠定基础。
三、金融赋能破解科技企业融资痛点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活动专门设置金融服务对接环节。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围绕科技企业特点,介绍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精特新”企业信用贷、研发投入补贴贷等专项金融产品,重点解读了针对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差异化信贷政策。通过政策宣讲与一对一咨询,帮助企业了解融资渠道、优化融资方案,有效缓解研发投入与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
四、助推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升级
作为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科技小巨人企业是区域产业创新的主力军。本次活动以“助推科技小巨人升级版”为目标,引导企业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型。通过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企业可依托其人才、设备、技术储备等优势,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科研院所则能通过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加速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应用转化。这种“双向奔赴”的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动科技小巨人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夯实新区产业创新根基。
五、强化自创区创新资源承载能力
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肩负着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引领区域产业升级的使命。本次活动通过搭建常态化对接平台,推动国家级科研院所在新区设立产业化基地和研发分支机构,促进创新要素向新区集中。未来,随着更多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新区将逐步成为科研成果研发、中试、产业化的重要承载地,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六、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长效化建设
为确保对接成果落地见效,滨海新区科委后续将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动态管理机制,跟踪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进展,协调解决合作中出现的技术、资金、场地等问题。同时,计划定期举办类似对接活动,扩大参与范围,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更多新兴产业领域,推动产学研合作从“单次对接”向“长效协同”转变,为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持续注入创新活力。
此次“大院大所走进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活动,既是新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深化产学研融合、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通过整合创新资源、破解发展瓶颈、强化载体建设,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正逐步构建起“创新要素集聚、产业特色鲜明、协同效应显著”的创新发展新格局,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