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港LNG枢纽建设提速 施工安全质量双优
所属地区:天津-津南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项目作为区域能源结构转型和保障清洁能源供应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建设进展备受各方关注。该项目不仅承载着优化区域能源消费结构、提升应急调峰能力的重要任务,也是天津市深化能源领域招商引资成效的显著体现,通过引进先进工艺与管理模式,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近期,工程建设迎来高峰期,各环节正按计划高效有序推进。
一、 施工进度全面冲刺保障按期投运
目前,项目整体施工已进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冲刺阶段。承担主体建设任务的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统筹资源配置,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策略。通过科学分解剩余工程量,优化工序衔接,增加关键路径施工力量,实行24小时轮班作业机制,并应用智能化施工监测系统实时反馈作业状态,有效克服了场地交叉作业多、工艺要求严苛等挑战,确保了整体工期处于可控范围内。管道焊接、设备安装、电气仪表施工等核心环节均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为项目后续的调试及试运行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二、 安全与质量管理筑牢建设根基
项目建设始终坚持将安全置于首位、将质量视为生命线。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了覆盖全作业区、全流程的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体系,严格执行入场安全教育和每日班前交底制度,强化高风险作业许可管理,引入智能安全帽定位系统、实时气体监测装置等科技手段,形成了“人防+技防”双重保障网。安全管理成效突出,总安全人工时指标达到高位。在质量控制方面,从材料源头抓起,实施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关键工序如焊接作业采用自动焊、氩弧焊等先进工艺,配套高精度无损检测技术(如DR数字成像检测),使得焊接质量稳定性持续保持高水平。质量管理贯穿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等各环节,确保了工程整体质量满足高标准要求。
三、 绿色技术与智慧建造引领行业实践
该项目代表了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领域的最新技术方向。在环保措施上,主体储罐采用了全容式混凝土顶储罐技术,能效比与安全性更高;工艺系统优化了冷能利用方案,力求减少能源损耗;施工过程注重扬尘与噪音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建造方式上,大规模应用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全专业协同设计和施工模拟,有效预防碰撞冲突;场地部署了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实现对人员、机械、物料和环境的精准管控;预制化程度高,模块化设备在工厂内完成预制、预调试,现场组装,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现场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提升了工程品质与效率,也为同类大型能源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 项目综合意义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区域提供稳定可靠的大规模天然气资源,有效提升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和抗风险能力,尤其对城市燃气调峰和工业用气保障具有关键支撑作用。它将显著增强京津冀地区乃至华北区域的天然气接收、储存、气化和外输能力,优化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布局。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最终运行,不仅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实质性的基础设施支撑。同时,项目的建设与运营过程本身已成为展示大型能源工程建设管理能力与技术实力的重要窗口。
五、 多方协同保障项目目标达成
工程进入冲刺阶段后,项目管理方进一步加强了内外部统筹协调机制。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设备供应商以及各分包协作方建立了高效的信息共享和问题快速响应平台,确保设计变更、材料供应、技术难题等得到及时解决。相关管理机构也为项目关键节点审批开通了绿色通道,在合规前提下高效审批。严格的合规性检查贯穿始终,确保工程符合国家关于质量、安全、环保的各项法规和标准要求。这种多方协作、共同发力的模式,为项目克服后期复杂挑战、实现预定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