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双城生态屏障构筑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天津-东丽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天津市以生态优先理念推动招商引资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划定双城生态屏障区,打造"津沽绿色之洲",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撑。这一重大工程不仅优化了区域空间布局,更成为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实践。
一、战略定位与规划背景
天津市立足京津冀生态协同需求,2017年启动双城生态屏障建设,旨在破解"滨城"与"主城"间生态碎片化问题。规划范围横跨滨海新区、东丽区等五个行政区,总面积约736平方公里,通过构建"三纵五横"生态廊道网络,实现与永定新河、官港森林公园等现有生态系统的有机衔接。
二、分级管控体系特色
一级管控区以生态修复为核心,严格禁止开发建设,重点实施退渔还湿、造林绿化工程;二级管控区限制建设规模,优先布局生态型产业;三级管控区推动既有产业绿色升级,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这种差异化管控模式既守住生态底线,又为绿色产业预留发展空间。
三、生态工程实施成效
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湿地保护等工程,区域蓝绿空间占比提升至76%,超过原定目标。宁静高速生态廊道建成后,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观测记录鸟类种群较建设前增长近四成。官港水库片区通过生态治理,形成200公顷生态水面,成为候鸟迁徙重要驿站。
四、绿色发展协同机制
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平台,整合环保、规划等部门数据,实现生态红线智能监测。创新"生态补偿+产业导入"模式,在管控区外围布局智能制造、研发设计等绿色产业集群,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五、未来建设方向
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生态廊道贯通工程,计划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0平方公里。同步开发生态碳汇交易机制,探索建立京津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为超大城市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经验。
这项工程通过科学的空间管控和系统治理,不仅重塑了城市生态格局,更探索出一条特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随着建设持续推进,双城生态屏障将成为展示美丽中国建设的"天津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