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力促商业保理业发展 试点企业达489家
所属地区:天津-滨海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7日
天津滨海新区通过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审批监管、深化招商引资等举措,推动商业保理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区域金融创新的重要力量。截至2017年,新区累计设立商业保理试点企业489家,形成内外资协同发展格局,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一、政策引领与监管创新筑牢发展基石。当地商务部门深入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将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相结合,构建起“政策支持+规范监管”的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完善商业保理行业管理制度,细化审批流程与监管标准,确保企业设立合规有序。在日常监管中,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设,通过动态监测与风险评估,引导企业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招商引资与市场培育激发行业活力。滨海新区依托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积极开展商业保理领域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内外资企业集聚。从市场结构看,外资商业保理企业占比超六成,注册资本规模突破400亿元,体现出区域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内资企业则以本土产业需求为导向,注册资本超200亿元,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格局。2017年新增试点企业超百家,进一步壮大了市场主体队伍,为行业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三、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保障行业稳健运行。为强化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当地相关部门联合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召开专题协调会,重点推进商业保理企业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通过对征信系统功能、接入流程及数据应用的研讨,明确征信查询与登记对企业防范信用风险、提升业务效率的重要性,为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提供信息支撑。同时,通过开展专项风险排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降低行业运行风险。
四、配套服务优化营造良好发展生态。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当地商务部门积极落实专项服务活动要求,通过组织业务研讨会、举办专业培训班等形式,搭建行业交流与学习平台。活动聚焦商业保理业务模式创新、合规经营要点等内容,帮助企业提升专业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此外,持续推进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为商业保理企业开展业务创造良好信用环境,推动行业从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融资与产业链资金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