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创新高峰论坛在滨海新区共话产业发展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天津-滨海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3日
第三届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峰论坛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滨海新区召开,京津冀三地政产学研及行业组织代表齐聚,围绕产业创新与区域合作展开深入研讨,旨在通过资源共享与机制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招商引资,助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向新台阶。
一、论坛召开的背景与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资源整合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依托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创新平台优势,已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载体。本次论坛的召开,既是对往届合作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新形势下协同创新路径的探索,通过政产学研多方联动,为三地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二、论坛的整体架构与参与阵容。论坛采用“1+6”架构,设1个主论坛与6个分论坛,聚焦不同领域的创新需求与合作方向。来自京津冀三地的数十家协会机构、数百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行业组织代表参与其中,涵盖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移动互联、科技金融、大数据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跨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格局,为区域产业协同提供了广泛的智力支持与实践经验分享。
三、主论坛的核心议题与研讨方向。主论坛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为核心,重点探讨如何突破行政壁垒,构建跨区域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新机制。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协同创新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三地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统筹规划,推动创新资源从“分散布局”向“协同高效”转变。同时,主论坛还围绕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发展战略展开讨论,分析园区在承接创新资源、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中的定位与作用。
四、分论坛的领域聚焦与内容亮点。6个分论坛分别针对不同产业领域的创新与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在“协同创新产业互融”分论坛,嘉宾们探讨了如何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促进三地产业优势互补,例如北京的研发设计、天津的高端制造、河北的产业配套如何形成闭环;“智能装备制造”分论坛聚焦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拓展,讨论了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等领域的跨区域联合攻关路径;“节能环保”分论坛则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交流了新能源技术、循环经济模式在京津冀生态治理中的实践经验;“移动互联”“大数据”分论坛关注数字经济时代的区域合作,探讨了5G应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机遇;“科技金融”分论坛则聚焦创新资本如何赋能产业发展,讨论了风险投资、科技信贷、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工具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五、政策解读与机制创新探讨。论坛上,相关领域专家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体系进行了解读,重点分析了《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的实施成效与后续政策走向。专家指出,该行动计划在推动中关村创新政策向津冀延伸、促进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支持人才跨区域流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政策协同机制,例如建立三地统一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优化跨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健全创新收益共享机制等,为协同创新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定位与路径。作为论坛的重要议题,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战略受到广泛关注。该园区自设立以来,依托北京中关村的创新基因与天津的产业基础、港口优势,已吸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地,形成了一定的创新产业集群。与会嘉宾建议,园区未来需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强化创新生态建设,完善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基地等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二是深化与中关村母区的联动,推动创新资源双向流动,例如建立跨区域的技术转移机构、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在行政审批、要素保障、政策服务等方面实现与北京中关村的“无缝对接”,提升对创新企业的吸引力,成为京津冀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
七、产业合作案例与实践经验分享。论坛期间,多家企业代表分享了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实践案例。某智能装备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将研发中心设在北京、生产基地布局在天津滨海新区,实现了创新资源与制造成本的优化配置,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某节能环保企业则通过与河北地方政府合作,将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于当地工业园区,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拓展了市场空间。这些案例表明,产业协同是推动京津冀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需进一步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引导更多企业参与跨区域合作。
八、协同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建议。尽管京津冀协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会专家也指出,当前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尚不健全、部分领域存在同质化竞争等。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由三地政府联合制定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明确各区域的产业定位与创新重点,避免重复建设;二是建立市场化的利益共享机制,通过股权合作、收益分成等方式,保障参与方的合理利益;三是推动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打破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例如探索三地统一的人才认定标准、建立跨区域数据共享平台等。
九、论坛的成果与后续影响。本次论坛通过深入研讨,形成了多项共识:一是要持续强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协同与机制保障;二是要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平台为抓手,推动创新资源集聚与产业融合;三是要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开展跨区域联合攻关与成果转化。论坛结束后,相关部门将梳理与会嘉宾的意见建议,形成政策建议报告,为三地政府制定协同创新政策提供参考。同时,部分企业与科研机构在论坛期间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后续将进一步推进项目对接与落地。
十、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地将进一步深化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全链条的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滨海新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继续发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创新资源与产业项目落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区域。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园区

天津滨海新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滨海新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