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堡枢纽市政工程建设再突破 天津滨海多维交通布局初具雏形
所属地区:天津-滨海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3日
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交通枢纽核心市政配套工程近日迎来重大阶段性突破,标志着该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升级进入快车道。这一关键进展显著优化了区域营商环境,为天津滨海新区吸引高端产业入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有力支撑片区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一、主体结构施工进入收尾阶段
历经科学规划与高效组织,项目团队克服复杂地质条件和多重技术挑战,目前已高质量完成核心区域约18万平方米的土建主体工程。其中,采用明挖与盖挖结合的先进工法施工区域已形成清晰功能分区,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稳固成型。这一进展为后续机电安装、装饰装修及智慧系统集成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工程按节点目标稳步推进。
二、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加速成形
作为天津滨海新区"双核联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于家堡枢纽创新性地实现了"轨道-道路-慢行"三维交通立体融合。工程包含:
(1)集约化停车体系:设置智能管理出租车蓄车场与社会车辆停车场,运用动态导流系统提升周转效率,配备新能源充电桩等绿色设施。
(2)轨道骨干预置工程:为地铁B2线(滨海中央大道线)、Z1线(津滨双城走廊)、Z4线(滨海新区纵轴线)预埋车站主体结构,站厅层与换乘通道已初具规模,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无缝衔接。
(3)智慧控制中枢:枢纽控制中心主体结构封顶在即,未来将集成AI调度、应急指挥、数据交互三大平台,为区域交通提供全时态智能管控服务。
三、技术创新引领建设新标杆
项目团队在全生命周期中贯彻绿色建造理念,多项技术达到行业前沿水平:基坑支护采用预应力装配式构件,减少建材消耗35%;运用BIM+GIS数字孪生平台实现施工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混凝土结构掺加工业固废再生材料,资源化利用率超40%。这些实践为北方滨海软土地区大型交通枢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四、区域经济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随着枢纽功能逐渐显化,其经济效益已开始向周边区域辐射。据观测,周边5公里范围内商务楼宇入驻率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区域总部落地速度加快。工程完工后将联动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天津港保税区三大功能区,形成15分钟通勤圈,预计每年可疏解核心区道路通行压力20%,降低区域物流成本约8亿元。
五、民生服务能级跨越式提升
项目在设计阶段即嵌入"人本导向"原则,规划非机动车立体停车库、风雨连廊系统、无障碍电梯群组等18类便民设施。建成后将实现高铁、城际、地铁、公交、慢行五大系统"零距离换乘",乘客平均换乘时间缩短至6分钟,显著提升天津滨海新区70万常住人口的出行品质,为构建宜居宜业新城提供关键支撑。
当前,工程团队正全力冲刺最后施工节点,确保按计划交付高标准民生工程。随着机电设备陆续进场安装,这座代表天津滨海新区智慧交通新高度的综合枢纽,将于不久后全面展现其推动城市能级跃升的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