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租赁产业领跑全国创新高地

综合保税区
所属地区:天津-滨海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8日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依托政策与制度创新,在飞机租赁、船舶融资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实现业务规模超七千亿元,带动我国航空与航运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全国自贸区功能创新的标杆示范。
一、突破政策壁垒构建全球租赁枢纽
在2009年中国首单保税飞机租赁落地前,国内航空公司长期依赖境外租赁平台,每年逾160架租赁飞机需通过香港、爱尔兰等地中转,产生额外税费及汇率成本。东疆保税港区通过海关特殊监管政策,首创"保税租赁+跨境资金池"模式,破解了资产权属登记、外汇结算、税收征管等系统性难题。天津市政府协同金融监管部门推出租赁物权属登记制度,建立融资租赁物权司法保障体系,同时创新跨境人民币支付路径,使外资租赁公司得以直接以人民币结算交易。
二、航空租赁生态链辐射全国市场
依托"单一项目公司"(SPV)管理模式,东疆吸引全球头部租赁机构设立2400余家项目公司。通过结构化融资方案,实现飞机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新机引进到老旧机型资产处置,形成资产流转闭环。累计完成飞机租赁超900架,涵盖空客A350、波音787等主流机型。产业链延伸至发动机、模拟机等航空设备租赁,并在发动机拆解再制造领域首创关税担保创新模式,实现资产残值利用率提升37%。
三、多元化融资体系赋能航运复苏
在船舶租赁领域创新"出口退税租赁"模式,国内船企建造的40万吨矿砂船、2300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通过东疆平台完成融资交割,船舶租赁规模占全国85%。通过融资租赁与经营性租赁并行策略,为邮轮公司设计"轻资产运营"方案,推动天津母港去年实现140航次运营,创历史新高。该区率先开展离岸租赁业务,为境外航运公司提供海工平台租赁服务,形成境内外联动的租赁服务网络。
四、制度创新引领全国自贸区改革
作为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东疆形成112项改革创新成果。建立全国首个租赁资产交易中心,破解租赁物权属流转障碍;推出"海关异地委托监管"机制,实现北京、广州等机场保税货物无缝通关;创新跨境资产证券化(ABS)产品,为租赁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超千亿元。这些经验已在海南自贸港、上海临港新片区实现政策移植,推动国内租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五、绿色金融重塑产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创新推出新能源设备租赁模式,为光伏电站、海上风电项目提供设备融资方案。在全国首推"碳中和"飞机租赁项目,构建碳足迹追踪体系,引导租赁资金流向环保机型更新。开发ESG评价工具包,将船舶能效指数纳入租赁定价模型,推动航运企业淘汰高耗能船舶,相关绿色租赁规模占比已突破15%,引领租赁产业绿色化转型。
该区已形成航空、航运、海工设备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融资租赁+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带动高端装备制造国产化进程。其创新的风险监管沙盒机制,为全国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提供可复制经验,持续巩固我国在全球租赁市场的战略地位。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园区

天津滨海新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滨海新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