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前三季度新设市场主体超两万户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所属地区:天津-滨海新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从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获悉,2024年前三季度,滨海新区(含自贸区)新设立市场主体24242户,招商引资与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达154950户,区域经济发展韧性与潜力进一步显现。
一、市场主体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前三季度,滨海新区市场主体培育呈现“总量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新设立市场主体中,企业类主体(含内资、外资)占比超七成,个体工商户占比近三成,反映出区域经济以企业为核心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从增长速度看,外资企业新设户数和注册资金同比增幅均超过五成,成为拉动市场主体增长的重要力量,凸显滨海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内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主要构成部分,户数和注册资金保持同步增长,个体工商户则依托民生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发展,三类主体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市场主体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二、内资企业:投资信心坚定,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内资企业新设立户数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新增注册资金更是实现大幅跃升。这一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滨海新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企业开办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为本土企业设立和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区域内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如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链不断完善,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新增注册资金的快速增长,表明内资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拓展业务领域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外资企业:开放能级提升,高质量外资加速集聚
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滨海新区(含自贸区)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新设立外资企业户数和注册资金同比增幅均突破五成,不仅数量实现快速增长,质量也稳步提升。随着自贸区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举措持续深化,以及区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在滨海新区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这些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进一步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了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为滨海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个体工商户:民生领域活跃,就业创业“蓄水池”作用凸显
个体工商户作为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前三季度新设立户数保持平稳增长,申报资金小幅增加。个体工商户的稳定发展,反映出滨海新区民生消费市场的活跃度和韧性。在餐饮住宿、零售百货、居民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个体工商户数量持续增加,它们凭借灵活的经营模式和贴近群众需求的服务内容,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尤其在吸纳重点群体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稳就业、保民生的“蓄水池”,为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五、实有市场主体规模扩大,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截至2024年9月,滨海新区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万户,较上年同期实现显著增长。其中,实有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同比增长超三成,实有外资企业注册资本同比增长近四成,个体工商户申报资金同比增长超三成。实有市场主体规模的持续扩大,表明滨海新区不仅在新增市场主体“引进来”方面成效显著,在存量市场主体“留得住、发展好”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大量市场主体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意味着区域经济的“底盘”更加稳固,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不断增强,为滨海新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六、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驱动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滨海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持续努力。近年来,滨海新区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在市场准入环节,推行“一网通办”“证照分离”改革,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小时办”;在要素保障方面,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的统筹配置,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政策支持上,出台了涵盖税收优惠、融资扶持、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的惠企政策,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同时,自贸区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在跨境贸易、投资管理、金融服务等领域推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案例,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的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滨海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成为推动市场主体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七、产业发展与市场主体培育良性互动,经济生态持续优化
滨海新区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与区域产业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一方面,重点产业的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场景,吸引了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了“产业发展—企业集聚—市场主体增长”的正向循环;另一方面,大量市场主体的涌现,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推动了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例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随着一批科技型企业的设立和成长,滨海新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等细分领域的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金融、物流、会展等业态的市场主体持续增加,进一步完善了区域服务功能,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力。这种产业与市场主体的良性互动,正在不断优化滨海新区的经济生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八、未来发展展望:持续激发活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展望未来,滨海新区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将充分发挥自贸区、国家级新区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市场主体落户。通过持续推动市场主体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滨海新区将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努力打造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园区

天津滨海新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滨海新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