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园区招商引资能力提升培训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2日
                        
                        天津市商务部门组织专题培训会,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招商引资能力建设。来自各区商务部门及各级开发区的百余名招商工作负责人参与培训,活动旨在提升区域产业协作水平与招商引资实效。本次活动通过权威解读区域发展战略与实操案例,着力增强招商引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战略视野。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核心内涵解析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是国家级重大规划部署,关键在于建立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体系。该战略推动区域要素自由流动,要求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形成差异化定位。天津作为北方工业重镇,在先进制造研发、航运物流等领域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显著优势。
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产业承接机遇  
首都核心区产业外溢正在创造历史性发展窗口。制造企业总部、科研中试基地、专业服务机构三类主体呈现梯度转移特征。天津开发区通过建设定制化产业载体,已在智能装备、生物医药领域形成多个成功承接案例。
三、产业链协同机制创新实践路径  
三地联合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绘制汽车、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图谱。天津开发区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2023年促成区域内20家企业的技术协同项目,形成30亿元新增产能。
四、招商模式数字化转型方案探索  
区域招商部门建立云招商系统,通过3D园区展示、政策智能匹配、云签约等功能模块提高效率。重点开发区建立"企业画像数据库",实现对拟转移企业的精准识别和需求预判。
五、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新方向  
基于区域"双碳"目标要求,天津开发区重点打造清洁能源装备、绿色建材两大产业集群。引进第三方认证机构建立绿色准入标准,为跨区域产业转移提供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
六、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关键措施  
三地推行审批备案事项"同事同标",实现130项涉企事项跨省通办。天津开发区创新建立"承接管家"制度,为重点转移企业提供注册审批、人才落户等全周期服务。
七、区域要素市场高效配置机制  
区域产权交易所建立知识产权联合交易平台,为转移企业提供技术转化服务。跨区域产业基金运作方案正式启动,首期规模达50亿元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产业转移项目。
八、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突破点  
天津在海河实验室牵头组建区域联合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2023年新增6个三地联合攻关项目,技术成果转化率同比提升27%,形成产业协同创新样板。
九、招商引资人才队伍专业建设  
通过案例教学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系统提升招商人员产业研判能力。建立招商引资专家顾问库,定期开展项目评审模拟训练,考核通过率达95%的专业招商团队已组建完成。
本次培训聚焦京津冀产业融合实践难点,强调将政策理论转化为招商实效。参会单位现场制定产业对接计划30项,重点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领域,推动区域产业协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后续将建立招商效果评估机制,定期检验区域合作成果转化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