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外贸暖意初显:进出口同步增长提振发展信心

外贸进出口 经济发展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近期数据显示,中国对外贸易在经历了前期的波动调整后,呈现出企稳回升态势。据海关权威发布,本年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虽仍面临压力,但从季度走势观察呈现逐季向好格局。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第三季度进出口、出口及进口三项核心指标实现难得同步正增长,传递出经济底部企稳的积极信号。各地积极落实稳经济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新动能的持续培育为外贸结构优化注入动力。这一回暖趋势显著增强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为沿海地区及中西部重要节点城市,如宁波-舟山港、重庆两江新区等地的招商引资工作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外贸指标逐季改善,季度转正奠定回稳基调
纵观全年外贸走势,清晰的季度性回升轨迹显现。年初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一季度进出口承受较大下行压力。进入二季度,随着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及稳外贸政策靠前发力,进出口降幅大幅收窄,特别是出口成功扭转下滑趋势实现微弱增长。至第三季度,回暖趋势进一步确立,进口、出口及进出口总值同步实现正增长,其中进口增长势头更为显著。这种由负转正、逐季提速的阶梯式恢复模式,清晰勾勒出中国外贸强大的韧性与内生修复能力,底部企稳的特征初步呈现。
二、进口回暖彰显内需修复,大宗商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表现亮眼
第三季度进口增长动能增强,尤其9月单月进口逆势攀升,成为支撑外贸企稳的关键支点。进口回暖的背后是国内经济循环的逐步畅通和制造业需求的稳步释放。原材料与能源进口呈现积极变化,反映出工业生产活动的持续恢复。尤为关键的是,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进口显著增长,对应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凸显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寻求质量提升的战略方向。深圳前海合作区、上海临港新片区等地的产业集群对高端设备、核心零部件的进口需求上升,成为进口增长的重要来源。
三、出口结构深度优化,新三样与新兴市场构筑增长韧性
尽管第三季度出口整体增幅相对温和,但内在的结构优化趋势更值得关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虽面临挑战,但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表现持续强劲,成为稳定出口大盘、提升附加值的核心动力。产业基地如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宜春锂电产业园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凸显,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现,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盟等新兴市场的贸易表现优于整体水平,有效对冲了部分发达经济体需求波动的影响。合肥经开区跨境电商企业积极拓展拉美、中东欧线上渠道,印证了多元市场对出口韧性的支撑作用。
四、区域协同发力,重要平台枢纽外贸引擎作用增强
从地域分布观察,沿海传统外贸强省在稳定全局中担当重任,同时内陆沿边地区的开放潜力不断释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挥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上海洋山港、广州南沙港等枢纽港的集疏运效率提升,加速了订单流转。中西部重点省份依托中欧班列、国际陆海新通道等物流大动脉,如成都青白江铁路港、西安国际港务区对东欧、中亚的出口保持增长。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宗商品贸易等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探索,为拓展贸易新形态积累了经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与平台功能互补,共同构筑了全国外贸回稳的重要支撑。
五、政策效应持续释放,转型升级奠定长远发展根基
外贸数据的改善既是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结果,也是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的综合体现。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贸易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包括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提升外汇服务质效等精准措施,切实为企业减负增效。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耦合度增强,鼓励研发创新和设备升级的政策红利逐步显现,正在助力从单纯依靠成本优势向质量、技术、品牌竞争转变。展望未来,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期,外贸结构将持续优化,拥有核心技术、布局柔性供应链、深耕多元化市场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太仓港持续优化的通关环境与邻近高端制造产业集群的联动,成为提升区域进出口活力的生动案例。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