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经开区提前完成科技型与小巨人企业全年认定任务

科技型中小企业 小巨人 经济开发区
所属地区:天津-西青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滨海经开区”)今年以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政策扶持、优化服务流程、聚焦产业链协同等举措,在招商引资与企业培育双轮驱动下,提前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全年指标任务,科技型企业总量规模持续壮大,创新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全链条政策支撑
滨海经开区管委会高度重视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将其纳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出台专项行动计划,明确认定目标、培育路径和保障措施。围绕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构建“认定激励+研发支持+市场拓展+要素保障”的政策体系:对首次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对获评科技小巨人企业的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配套补贴,同时在人才引进、用地保障、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实施以来,累计为科技型企业兑现各类奖补资金,有效激发了企业申报积极性,形成“培育一批、认定一批、提升一批”的良性循环。
二、优化服务效能,打造便捷认定通道
为提升认定工作效率,滨海经开区创新服务模式,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线上依托政务服务网开设“科技型企业认定专区”,整合政策解读、材料模板、申报入口等功能,实现企业申报“一网通办”;线下设立科技型企业服务窗口,组建由科技、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专项服务团队,提供“一对一”申报指导。针对企业在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归集等方面的共性问题,组织开展政策宣讲会、申报实务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解读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标准,帮助企业明晰申报条件、规范材料准备。通过流程优化,企业认定平均办理时间较上年缩短,申报通过率显著提升。
三、聚焦产业链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集群
滨海经开区立足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工程,推动科技型企业集群化发展。一方面,围绕龙头企业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筛选具有创新潜力的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培育库,通过技术合作、订单共享等方式带动其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型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完善产业链创新生态。今年,该区新引进科技型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其中多家企业达到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形成“龙头引领、中小协同、创新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完善创新生态,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滨海经开区持续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要素保障。在平台建设方面,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入驻企业超数百家,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今年以来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科技金融方面,推出“科创贷”“专利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联合银行、担保机构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门槛,已帮助企业获得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研发投入资金压力。
五、实施动态管理,促进企业持续成长
为确保科技型企业“认定一个、培育一个、壮大一个”,滨海经开区建立科技型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对已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定期开展经营状况、研发投入、专利产出等指标监测,建立企业成长档案;对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推荐申报更高层级的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资质,提供定制化培育方案;对暂时未达标的企业,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诊断服务”,帮助其找准短板、制定改进措施。同时,定期举办科技型企业创新成果展、经验交流会,推广优秀企业在研发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已有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持续培育,达到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实现从“科技型”到“小巨人”的跨越发展。
通过一系列举措,滨海经开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较上年增长,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均提前完成全年认定指标任务。科技型企业已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滨海经开区建设创新型园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津西青区产业园区

天津西青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西青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