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青区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30日 政策文号:西青政办发〔2018〕2号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青区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号大中小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西青区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月30日西青区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津政办发〔2017〕92号),挖掘和释放我区健身休闲市场消费潜力,促进我区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坚持“大健康”理念,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休闲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服务群众。以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服务体系为目标,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为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二)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和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形成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更好的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三)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强统筹规划、政策支持、改善消费环境,培养健康消费理念,使各类群体有意愿、有条件参与休闲健身。(四)坚持融合发展。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分层分类,保障群众基本健身需求,促进健身休闲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产业各门类全面发展,统筹协调健身休闲产业与全民健身事业,推进健身休闲与旅游、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五)坚持重点带动。围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根据天津市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发展我区特色健身休闲产业,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模式。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围绕“两城三带三区”的全区总体发展布局,基本形成与我区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功能完善、充满活力、布局合理,具有西青特色的健身休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健身休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健身休闲产业与现代旅游、大健康、现代都市型农业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健身休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的良好发展局面。四、重点工作(一)促进全民参与健身1.普及日常健身活动。推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活动常态化,加强健身休闲活动的宣传、组织与推广,提高公众参与健身休闲活动的积极性。依托街镇、社区体育公园和文体活动中心以及健身园、笼式多功能场地等健身设施场地,大力推进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跆拳道、徒步、路跑、骑行、棋牌、台球、天津市市民广播操、体育舞蹈、广场舞等具有普及性的运动项目发展。(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各街镇)2.发展特色运动项目。积极发挥“全国武术之乡”特色优势,深入推进“武术六进”工作。大力扶持区内传统武术、霍氏练手拳、健身气功、舞龙舞狮、中国式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依托霍元甲文武学校,大力弘扬精武文化,积极推动精武武术培训基地建设。推广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丰富假日体育活动,办好各类人群体育活动与培训,积极举办各级各类体育项目的业余联赛。(责任单位:区体育局、有关街镇)3.举办品牌赛事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乒乓球、羽毛球、传统武术、业余足球联赛,以及区运动会等群众性竞赛和健身活动。各街镇要结合本地体育文化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各街镇)(二)培育户外运动项目1.科学规划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高标准的户外运动场地及相关基础设施。依托西青郊野公园、区体育公园、街镇体育公园以及各街镇周边绿化林地等绿地,建设户外健身步道和自行车骑行道。依托杨柳青镇北生态休闲区、辛口镇水高庄园等地生态优势,开发自驾房车露营基地等健身休闲场地设施。并积极创建我区的品牌赛事,不断扩大赛事规模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农经委、区市容园林委、区旅游局、西青规划分局、各街镇)2.推动水上运动项目发展。充分利用好现有大面积水域,鼓励发展皮划艇、摩托艇以及飞机低空飞行表演、航模表演等水上和航空运动旅游项目,重点推进京杭大运河西青段水上运动项目开发。(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农经委、区旅游局、区水务局、西青规划分局、辛口镇、杨柳青镇、中北镇)(三)促进健身休闲产业互动融合1.积极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依托杨柳青古镇、霍元甲文武学校、精武门中华武林园、郊野公园、101汽车主题公园等旅游资源,导入体育要素,不断完善体育旅游配套设施,加快创建一批特色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鼓励开发健身休闲度假线路及产品,打造区域特色健身休闲旅游圈。引导和鼓励社会体育设施向旅游者开放共享。(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旅游局、有关街镇)2.推动“互联网+健身休闲”行动。鼓励开发场馆预定、健身指导、运动分析、体质监测、交流互动、赛事参与等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支持健身休闲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拓展业务,推动传统健身休闲企业由销售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鼓励健身休闲领域手机应用程序(APP)、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产品的开发应用。(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商务委)3.加强健身运动指导。积极推广“运动处方”,鼓励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站、社区医院等社会资源联合开展康体服务。推动休闲健身与健康养生融合,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逐步建立体质测定数据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共享机制。(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卫计委)(四)完善健身休闲设施建设1.加强区级体育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区体育中心“五个一”工程和区文化中心建设,打造集文化广场、青少年宫、文化馆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区。加快构建区、街镇、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建委、区教育局、区文广局、西青规划分局、各街镇)2.推进街镇级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全运惠民工程”,每个街镇要建成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文体活动中心,并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健身场馆,形成“15分钟健身圈”。(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财政局、西青规划分局、各街镇)3.完善村、社区体育健身器材配建。实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推进村、社区体育健身园的配建、更新和维护。根据实际场地情况,在各行政村和社区配置一个健身园以及其他健身设施。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以足球、篮球项目为主的多功能运动场和笼式足球场,实现村、社区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各街镇)4.进一步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健身休闲设施。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兴建以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竞赛表演及健身培训为主营项目的全民健身服务设施。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健身服务业。鼓励社会力量新建和提升改造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篮球场、足球场、乒羽球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开辟新的健身场地,推进体育场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的创新,探索引进社会力量运营公共场馆的新模式。(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委、西青国土资源分局、西青规划分局、各街镇)(五)培育健身休闲市场1.支持健身休闲市场主体发展。鼓励具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健身休闲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各类中小微健身休闲企业、运动俱乐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进体育类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发展。鼓励退役运动员创业创新,投身健身休闲产业。支持健身休闲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进体育赛事举办权、场馆经营权、无形资产开发、转播权等具备条件的资源公平、公正、公开交易。(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西青开发区)2.推动高端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高端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积极培育电子竞技、击剑、航模竞赛、房车露营、飞机低空飞行表演等时尚休闲运动项目。(责任单位:区体育局)3.建立鼓励机制,引导消费理念。执行好天津市关于健身休闲场所水、电、气、热价格,以及体育场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做好“体育惠民卡”发行工作,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鼓励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体育局)(六)优化健身休闲产业结构布局1.优化健身休闲服务业、健身休闲用品制造业相关产业结构,促进与健身休闲相关的赛事活动、健身服务、健身培训等企业的发展。实施精品战略,促进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与健身休闲产业融合。鼓励健身休闲用品制造企业加强自主研发设计,不断提高制造品质。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健身休闲产品开发机制,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健身休闲用品制造业。(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信委、区科委、区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体育科研投入,提高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和加工制造水平。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接健身休闲个性化需求,根据不同人群,尤其是青少年、老年人的需要,研发和生产多样化、适应性强的健身休闲器材设备。鼓励本地企业与高端体育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完善产业链,提升我区健身休闲用品制造业的综合实力。(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工信委、区科委、区财政局)(七)改善健身休闲消费环境1.深挖消费潜力。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推动地方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体育活动或赛事。积极引进和打造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体育赛事活动体系。积极推进体育部门、体育社会组织、专业体育培训机构等与各类学校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交流。引导青少年培养体育爱好,促进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教育局)2.引导消费理念。大力推动健身休闲活动宣传普及,弘扬健康新理念,促进健身休闲消费观念变化。鼓励电视、报纸、电台、网络媒体等设立专栏,广泛宣传普及运动健康知识,着力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制定引导健身休闲消费的政策措施,鼓励健身休闲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多种健身休闲产品和服务。(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委、区新闻中心)五、保障措施(一)健立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区新闻中心、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信委、区商务委、区农经委、区科委、区卫计委、区市容园林委、区建委、区体育局、区财政局、区旅游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文广局、区水务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西青国土资源分局、西青规划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和各街镇、西青开发区等多部门合作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分析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情况,解决存在问题、落实惠及健身休闲产业的相关政策。(责任单位:各相关单位)(二)完善投入机制。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支持健身休闲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扩大社会投资力度。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全面落实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彩票公益金。(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委、各街镇)(三)加强健身休闲产业人才教育培训。鼓励各企业、社会团体开展各类运动项目培训,为运动项目开展提供科学性、规范性的人才保障。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健身休闲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对群众参与健身休闲的服务和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民政局、区体育局)(四)强化责任落实与督查考核。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研究制定可操作、可落实的具体工作方案,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协同推进,不折不扣将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见到成效。区政府将把本方案的落实情况纳入重要督查事项,加大督查力度,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各部门、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责任单位:区体育局、各相关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

天津西青区产业园区

天津西青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西青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