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津南区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1日
政策文号:津南政办发〔2017〕38号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津南区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索引号 :1112011211201120001847279/2020-00065发 布 机 构 :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 文 字 号 :津南政办发〔2017〕38号主 题 :综合政务;科技工业信息化成 文 日 期 :2017年08月21日发 文 日 期 :2017年08月21日 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津南区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各街镇,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津南区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17年8月21日(此件主动公开)津南区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 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狠抓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创新转型,通过改革创新、整合优势、改造提升,推动中小企业新一轮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动能转换和提质增效,结合《天津市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计划》,特制定本方案。一、重要意义(一)三年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成效显著。2014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三年转型升级活动的要求,津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升为根本目的,按照市下达的三年转型升级企业1009家的任务要求,我区下力量推动全区千家实体企业开展转型升级,2016年末,我区完成转型升级企业1382家,项目1606个,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三年转型升级任务,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114.84万元/人,同比增长25.22%,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25%,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二)实施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势在必行。当前,我区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性窗口期,同时,发展中的短板和矛盾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维持高位,招工难、用工贵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缓解。大多数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存在高耗低效、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等问题,盈利能力较弱,转方式、调结构任务十分艰巨。按照市、区统一部署,各部门、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难得历史机遇,依靠科技创新,加速动能转换,持续用力、接续奋斗,努力使我区中小企业创新转型的路子越走越宽阔。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在天津实施的创新转型试点,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动力,以加快转变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培育新增量、新动能,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中的主力军作用。(二)基本原则。1.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综合运用财税、产业、金融、土地、人才、贸易等政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生产要素向高端领域集聚。2.创新引领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大引进来、走出去力度,突破制约企业创新转型的瓶颈,加快推动企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3.高端化智能化与集约化绿色化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创新转型中的先导和牵引作用,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完善产业链条,提升配套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坚持高端引进和绿色低碳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4.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支持现有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技术改造,增资扩产,提高效益,提升存量企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互联网产业等新模式、新业态,引进和发展高端生产力,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三)发展目标。2017年至2020年,确定1500家中小企业,通过产业转型、改造提升、结构调整、载体升级等方式实现创新转型。2017年,确定500家企业实现创新转型,其中完成向科技型企业转型20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2家,向现代服务业转型1家,向电子商务应用转型6家;实现设备升级100家,完成“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6个,认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9个,实现精益管理创新达标35家,推进36家企业专利提升,培育中小企业品牌2个;关停淘汰污染企业277家,完成企业股改上市挂牌企业6家。三、主要路径通过产业转型一批,鼓励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电子商务应用等转型;通过改造提升一批,支持中小企业设备升级、信息化应用、研发“专精特新”产品、开展精益管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通过结构调整一批,推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关停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通过载体升级一批,推进园区和楼宇等企业发展载体升级,构建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一)产业转型。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引入创新元素,优化商业模式,向科技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电子商务应用转型。1.向科技型企业转型。通过运用科技成果和新技术、引入创新要素、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引导传统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大科技传导力度,为企业融入先进生产要素,不断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四年实现80家传统企业转型为科技型企业。(区科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2.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引导中小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优化全区中小企业产业布局,抢占战略制高点,实现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前沿化发展。紧紧围绕我区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优先进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四年完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5家。(区发展改革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3.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大力倡导中小企业进军现代服务业,提高广大中小企业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水平,改善中小企业供给结构,促进中小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继续支持传统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商务楼宇、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贸与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四年完成向现代服务业转型4家。(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4.向电子商务应用转型。开展以电子商务应用为中心的新一轮电子商务转型路径,通过引导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帮助企业适应“互联网+”形势,改善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在网络零售市场的占有率。四年完成向电子商务应用转型企业20家。(区商务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二)改造提升。通过设备升级、融入“互联网+”、培育“专精特新”产品、推进精益管理等措施,将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为高端制造业。1.设备升级。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技术改造等方式加快装备改造升级,提高企业设备更新率。综合运用资金扶持和基金投资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四年实现300家企业设备升级,大幅提升企业研发制造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区工业经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2.智能制造与“互联网+”应用。通过实施“两化融合”,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促进中小企业生产过程与市场信息的快速对接,全面提高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水平。通过推行智能制造,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推广“互联网+制造”,培育个性化定制制造、网络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网络化生产模式,提升对用户的响应速度和响应质量,实现企业在工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四年完成智能制造、“互联网+”等“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24个。(区工业经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3.培育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鼓励中小企业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与大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四年认定天津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30个。(区工业经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4.精益管理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的理念,以示范工业园区等产业聚集区为重点,以我市支柱产业为核心,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试点示范与面上推进相结合,通过组织实施企业精益管理创新工程,努力形成一大批模式新、水平高、绩效佳的精益管理创新企业。四年实现精益管理创新达标企业150家。(区工业经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5.专利提升。深化企业专利试点工作,加强专利保护,深化专利服务,深入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水平。四年推进144家企业实现专利提升,促进创新转型。(区科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6.品牌建设。实施名品名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引导中小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鼓励和推动中小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中小企业影响力。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四年培育中小企业品牌8个。(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三)重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推进兼并重组和股改上市,实现企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模式提升。1.淘汰落后产能和关停淘汰污染企业。进一步完善淘汰落后产能长效机制,制定并实施落后产能淘汰计划,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区工业经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工作新要求,加大对污染企业执法监管力度,对污染严重企业依法予以关停。对于产能过剩行业、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环保部门在加强环保管理和日常监管的同时,鼓励企业改进提升污染防治设施、装备及运维水平,督促重点排污企业主动公开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严格环境保护执法,依法依规关停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区环保局、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2.企业股改上市挂牌。支持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治理机制,明晰股本结构,实施股权激励。支持企业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上市和挂牌,扩大企业融资规模。落实好企业股改上市挂牌支持政策。发挥区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落实定期例会、统筹协调、会商研究、情况通报、检查奖惩等工作制度,全过程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利用并购重组提升产业层级,四年完成科技型企业股改40家。(区金融局、科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3.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借助项目合作带动资本混合,加强合资合作,促进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继续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出清一批空壳企业、出让一批低效企业和支持混改一批潜力企业的改革,促进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形成结构合理、竞争有效、规范有序的市场格局。(区国资委、区民营办、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四)载体升级。继续推进工业园区和楼宇升级,建设提升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优化功能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形成规模效应。1.园区升级。通过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能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盘活闲置土地等方式,使园区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园区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区工业经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2.楼宇升级。综合运用政策支持,着力盘活我区空置楼宇资源。通过商业楼宇向商务楼宇转变,实现业态转型一批;通过楼宇软硬件环境改造,实现品质功能升级一批;通过招商引企、招大引强,实现楼宇产业由低档向高端提升一批。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分类指导,因楼施策,推动我区楼宇经济转型发展。(区商务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3.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升级。通过政策引导、组织推动,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业创新辅导服务功能、运作规范、业绩突出的市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积极争取国家、市级资金扶持,提高示范基地创业创新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组织培育市级示范基地提升为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区工业经委、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四、保障措施(一)成立组织机构。成立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领导小组,刘惠区长担任组长,殷学武副区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为区发展改革委、工业经委、商务委、科委、金融局、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国资委、环保局、市场监管局、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工业经委,李学英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办公室副主任,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创新转型行动具体工作人员均为办公室成员,以轮换方式到区创新转型领导小组办公室挂职锻炼。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要成立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二)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市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计划出台的相关政策,积极帮助我区列入各路径并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策划和包装项目,努力为企业争取市专项资金支持,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区级资金匹配;严格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切实降低转型升级企业成本;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区科技、技改、节能等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制定企业入园提升、园区经济发展新的鼓励政策,对列入新一轮创新转型企业及园区给予政策倾斜。(三)加强督查考核。建立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统计调查制度和跟踪评价机制,对各部门、各街镇、开发区管委会创新转型工作的任务目标、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等情况,实行年初计划、年终考核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狠抓绩效管理,完善问责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四)领导包干帮扶。结合全区开展的“双万双服”活动,由区级领导包片包项目(街镇、开发区)、处级领导包企业,明确责任,按期实现目标。(五)科学制定目标。按照天津市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计划要求,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等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筛选确定每年创新转型企业,科学制定各路径目标任务,确保实现产业转型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结构调整一批、载体升级一批。(六)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宣传创新升级企业取得的成效和好的经验做法,引导企业家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转型升级的核心是追逐市场,追逐效益,促进企业在思想观念上转型、在思维方式上转型、在发展理念上转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浓厚氛围。 附件:
天津津南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津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天津市津南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9-10
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津南区2024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的通知
2024-07-15
津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津南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的通知
2024-05-30
天津市津南区投资促进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24-05-20
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区级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的通知
2024-04-09
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八里台镇澜海庄园小区(天津星耀投资有限公司)、天...
2023-12-20
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辛庄镇鑫濠广场(天津市尊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大火...
2023-12-04
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辛庄镇鑫濠广场(天津市尊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存在重...
2023-09-06
天津津南区产业园区
天津津南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津南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