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招商】西青区深挖文化资源 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天津-西青区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7日
2024年,西青区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组织专题调研、强化政企联动、优化政策供给等举措,深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禀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构建“资源挖掘—产业培育—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生态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规划引领发展格局
西青区立足区域文化特色与产业基础,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2024年,西青区围绕文化产业专题调研成果,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聚焦非遗活化、数字文创、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产业空间布局、重点项目清单和阶段目标任务。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推动文化产业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全域联动、错位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二、优化政策供给,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为破解文化企业发展瓶颈,西青区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全链条”政策服务体系。在财政支持方面,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非遗保护、文创研发、平台建设等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在要素保障方面,优化文化企业用地、融资等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西青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针对文化科技融合、非遗产业化等领域,精准对接优质企业和项目,吸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落户。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西青区不断激发文化市场主体活力,2024年以来,新增文化类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实现稳步增长。
三、深挖非遗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创新转化
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域,西青区拥有“范制葫芦”“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西青区在加大非遗保护投入的基础上,着力推动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北镇工业园“范制葫芦”文化产业企业,通过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开发葫芦文创产品、打造非遗体验工坊等方式,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同时,西青区依托非遗资源开发文旅融合项目,将杨柳青木版年画融入景区游览、节庆活动中,推出“非遗+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提升。
四、搭建融合平台,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
西青区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在精武镇学府工业园“常青藤”文化产业企业,通过搭建文化科技融合平台,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创新需求,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沉浸式体验项目等新业态,推动文化内容与科技手段深度融合。此外,西青区积极打造文化产业园区载体,优化园区配套服务,吸引文创设计、影视制作、新媒体运营等中小微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园区+企业+产业链”的集群发展模式。2024年,西青区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五、加强人才培育,夯实产业发展智力支撑
针对文化产业人才短缺问题,西青区构建“引育留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设文化创意、非遗传承等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人才;举办文创设计大赛、非遗技艺培训班等活动,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对在非遗传承、文创研发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西青区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促进人才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下一步,西青区将持续深化文化产业专题调研成果应用,围绕规划落地、政策落实、项目推进等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建设文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规划引领发展格局
西青区立足区域文化特色与产业基础,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2024年,西青区围绕文化产业专题调研成果,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聚焦非遗活化、数字文创、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产业空间布局、重点项目清单和阶段目标任务。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推动文化产业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全域联动、错位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二、优化政策供给,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为破解文化企业发展瓶颈,西青区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全链条”政策服务体系。在财政支持方面,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非遗保护、文创研发、平台建设等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在要素保障方面,优化文化企业用地、融资等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西青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针对文化科技融合、非遗产业化等领域,精准对接优质企业和项目,吸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落户。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西青区不断激发文化市场主体活力,2024年以来,新增文化类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实现稳步增长。
三、深挖非遗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创新转化
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域,西青区拥有“范制葫芦”“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西青区在加大非遗保护投入的基础上,着力推动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北镇工业园“范制葫芦”文化产业企业,通过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开发葫芦文创产品、打造非遗体验工坊等方式,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同时,西青区依托非遗资源开发文旅融合项目,将杨柳青木版年画融入景区游览、节庆活动中,推出“非遗+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提升。
四、搭建融合平台,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
西青区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在精武镇学府工业园“常青藤”文化产业企业,通过搭建文化科技融合平台,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创新需求,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沉浸式体验项目等新业态,推动文化内容与科技手段深度融合。此外,西青区积极打造文化产业园区载体,优化园区配套服务,吸引文创设计、影视制作、新媒体运营等中小微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园区+企业+产业链”的集群发展模式。2024年,西青区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五、加强人才培育,夯实产业发展智力支撑
针对文化产业人才短缺问题,西青区构建“引育留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设文化创意、非遗传承等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人才;举办文创设计大赛、非遗技艺培训班等活动,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对在非遗传承、文创研发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西青区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促进人才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下一步,西青区将持续深化文化产业专题调研成果应用,围绕规划落地、政策落实、项目推进等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建设文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天津西青区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西青区招商】西青区系统推进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
2025-07-17
【西青区招商】西青区特色小镇创建:产城融合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
2025-07-17
【西青区招商】天津西青区举办第二期政策宣讲会 助力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2025-07-17
【西青区招商】1500家北京天津核心商户聚力入驻天津电商城新平台
2025-07-17
【西青区招商】日本汎建西青投建海外工厂 深化津日制造业合作
2025-07-17
【西青区招商】西青区深化产城融合塑造两城三带三区新格局
2025-07-17
【西青区招商】西青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举办 六行业项目竞逐发展新机遇
2025-07-17
【西青区招商】智能制造新路径:工业互联网驱动产业融合
2025-07-17
【西青区招商】西青区与国网天津电力签署协议 加速"1001工程"推进能源保障
2025-07-17
【西青区招商】尚赫50亿总部项目落户天津西青 深耕大健康产业
2025-07-17
【西青区招商】金谷丰健康食品项目落户西青开发区 赋能天津健康食品产业升级
2025-07-17
天津市双创人才交流中心西青揭牌促招商引资
2025-07-17
天津西青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13
关于西青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
2025-01-13
关于印发《西青区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2024-06-03
关于西青区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2024-05-16
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4-01-23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4-01-18
关于西青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政策解读
2023-12-29
2023年精武镇政府工作报告
2023-12-29
天津西青区产业园区
天津西青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西青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