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试验区四大金改政策突破引领开放新格局

自贸区
所属地区:天津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天津自贸试验区最新出台的"金改30条"政策框架,聚焦深化金融开放与创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是当地加大对外开放步伐、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招商引资磁力的关键举措。该政策体系涵盖30条共60项具体措施,在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基础上,充分融入天津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尤其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融资租赁产业升级方面实现重要突破。
一、推动资本要素境内外双向高效流动
新政策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上实现系统性突破,通过构建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优化跨境资金池管理和拓宽企业境外融资渠道,显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重点措施包括简化外债登记管理、放宽跨境融资额度限制、便利企业开展境外上市及并购重组等。这有效打破传统资本项目管制壁垒,为区内经营主体打通了连接境内外两个市场的融资主动脉,大幅降低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跨境融资成本。
二、构建金融服务全产业链融合生态
围绕实体经济需求,政策创新实现金融业务与贸易投资场景深度融合。在结算领域,优化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跨境资金结算流程;在投融资领域,允许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资产转让、跨境商业保理等创新业务。同时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建立碳资产抵质押融资、绿色债券发行等全链条服务机制,有效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这种围绕产业链部署资金链的模式,显著增强了金融对高端航运、先进制造等特色产业的服务深度。
三、打造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机制
政策突出包容性和普惠性,破除市场主体参与的隐性壁垒。既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自然人投资私募基金,也支持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专业子公司。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范围扩展。同时为科技创新企业建立专属跨境融资便利化通道,实现市场主体从跨国公司总部到科创中小微企业的全类型覆盖。这种立体化、多层次的市场参与体系,为各类主体提供了公平共享改革红利的制度保障。
四、强化京津冀协同与特色产业支撑功能
区别于其他自贸区,该政策将服务国家战略的定位落到实处。构建三地产业链金融协同机制,推动跨区域供应链票据互认、融资租赁资产跨境转让。尤其聚焦天津作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中心的优势,首创租赁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允许SPV公司共享母公司外债额度。同时创新租赁物海关监管模式,优化医疗器械等特种设备跨境租赁流程,有效提升融资租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该项政策充分立足区位特点,为构建世界级融资租赁聚集区提供差异化制度供给。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市场普遍关心的个人跨境投资创新(即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目前尚处于配套细则制定阶段,需待监管部门明确具体实施标准和操作流程后方可落地。这种稳健推进的策略,确保了金融创新风险的整体可控。
该政策体系通过精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本土化制度创新,全面提升了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金融资源配置能级。其四大突破方向——要素跨境流动自由化、金融服务场景化、市场主体多元化以及区域特色产业化,形成了覆盖宏观金融生态与微观企业需求的政策矩阵,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伴随各项措施的深化落实,天津将在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更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

天津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产业园区

天津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