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西青开发区跻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制造业
所属地区:天津-西青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公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七批)名单,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西青开发区)申报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通过评审,示范基地名称为电子信息天津西青经济技术西青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西青开发区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和强化招商引资,已形成多元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此次成功入选将为区域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多元产业体系构建:夯实发展根基
依托多年的产业积淀,西青开发区已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电子信息、汽车配套、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凭借完善的产业链条和雄厚的发展基础,成为支撑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装备制造、高档护理品产业则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呈现加速聚集态势。目前,开发区已累计吸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家企业在此扎根发展,形成了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协同共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各产业间通过资源共享、技术联动,逐步构建起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网络,为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核心竞争力
作为首批全国九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西青开发区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成效尤为显著。通过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已培育形成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移动通信、数字视听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在集成电路领域,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部分企业在先进制程工艺研发上取得突破;电子元器件产业则涵盖电阻、电容、连接器等多个门类,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工业控制等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移动通信产业聚集了一批从事基站设备、终端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在5G技术应用和物联网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数字视听产业则在高清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形成优势,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吸引了包括三星、中芯国际、飞思卡尔等在内的200余家知名企业入驻,进一步强化了产业的集群集聚效应,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成为西青开发区的核心增长极。
三、创新驱动发展:激活内生动力
创新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西青开发区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通过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等举措,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目前,开发区内拥有多个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为企业提供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同时,开发区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鼓励企业采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生产流程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在人才引育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此外,开发区还设立专项创新资金,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产业向创新链高端迈进。
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西青开发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和并联审批,大幅缩短企业办事时间,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在政策支持方面,针对不同产业和企业需求,出台了涵盖土地供应、税收减免、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的精准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发区内交通路网完善,连接京津冀主要城市的交通干线便捷畅通;电力、供水、燃气、通信等配套设施齐全,能够满足企业大规模生产经营需求。此外,开发区还注重完善生活配套服务,建设了人才公寓、中小学、医院、商业综合体等设施,为企业员工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五、未来发展规划: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此次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西青开发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下一步,开发区将以此为契机,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将进一步延伸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在智能制造领域,推动装备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在生物医药领域,加强创新药物研发和高端医疗器械生产,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同时,持续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西青开发区将努力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升级,成为推动天津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载体和骨干力量,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