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津东西部协作谱新篇 西青区与黑水县深化劳务对接平台建设
西部大开发
所属地区:天津-西青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4日
近期,四川省黑水县对接就业代表团赴天津市西青区开展专项考察,围绕劳务协作机制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双方聚焦招商引资与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共同探索东西部协作新路径。此次交流旨在构建长效合作平台,推动劳动力精准对接,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一、东西部协作的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东西部劳务协作被纳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框架。天津市西青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拥有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而四川省黑水县地处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渠道有限。两地区位资源互补性显著,通过政府引导搭建劳务供需桥梁,可缓解东部产业用工缺口,同时拓宽西部劳动力就业空间,实现双赢发展。
二、考察交流的核心议题与实践经验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三项关键议题展开:
1. 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西青区重点介绍了智能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图谱,强调技术型、技能型岗位占比持续提升,企业普遍提供阶梯式薪酬体系与职业培训资源。数据显示,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年均新增岗位超万个,其中半数面向专业技术人才。
2. 社会保障衔接机制
针对跨省务工人员权益保障,西青区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设立跨区域社保转移绿色通道,实施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协同保障计划,并建立劳动争议联动调解机制。该模式被纳入省级劳务协作典型案例。
3. 职业发展生态构建
区内企业代表展示员工职业晋升双通道(管理序列与技术序列),以及“新型学徒制”产教融合项目。如某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通过校企定制班,实现新员工入职三个月内技能达标率95%以上。
三、黑水县的资源优势与协作诉求
黑水县代表团系统阐释本地劳动力结构特征:
- 人力资源储备:全县适龄劳动力约5.8万人,其中持有职业技能证书者占比32%,近年通过“川字号”劳务品牌培训,新增建筑工匠、康养护理等专业人才逾6000人。
- 就业转型需求:随着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化,传统农牧业劳动力加速向二三产业转移,急需拓展跨区域就业渠道。代表团提出希望建立“定向输送+技能再造”合作机制,依托西青区产业平台提升务工人员职业竞争力。
四、企业实地考察与场景化对接
代表团走访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三家代表企业:
1. 某智能装备生产基地
参观自动化生产线时,企业人事总监详解技术岗位晋升路径:初级技工经两年培养可通过考核晋升工程师,薪资涨幅达150%。厂区配备标准化宿舍、职工书屋及健身中心。
2. 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企业展示“青苗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为中专以上学历员工提供学历提升补贴,并与高校联合开设在职硕士项目。
3. 物流供应链企业
重点考察智慧仓储作业环境,企业承诺为少数民族员工定制汉语及技能双培训,解决语言文化适应难题。
五、东西部劳务协作平台建设规划
双方达成三项机制性成果:
1. 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与岗位需求动态清单,西青区每月发布急需工种目录,黑水县定向组织技能培训。
2. 定制化输送机制
针对西青区重点企业实施“整建制输送”,2024年计划开展6场远程招聘会,首批试点输送300名技工。
3. 跟踪服务体系
设立驻津劳务服务站,提供法律咨询、紧急救助、技能复训等全周期服务,首批20名黑水籍务工人员将担任企业“用工体验官”。
六、区域协作的战略价值与未来方向
本次考察标志着东西部协作从单向帮扶转向共建共享新阶段。西青区产业升级释放的就业容量,与黑水县劳动力转型需求形成深度契合。下一步将探索“飞地培训”模式:在西青区设立黑水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同步引入企业课程认证体系,打造“培训-认证-就业”闭环。两地人社部门已启动劳务品牌联创计划,着力培育兼具地域特色与产业竞争力的高素质劳务队伍,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
一、东西部协作的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东西部劳务协作被纳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框架。天津市西青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拥有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而四川省黑水县地处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渠道有限。两地区位资源互补性显著,通过政府引导搭建劳务供需桥梁,可缓解东部产业用工缺口,同时拓宽西部劳动力就业空间,实现双赢发展。
二、考察交流的核心议题与实践经验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三项关键议题展开:
1. 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西青区重点介绍了智能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图谱,强调技术型、技能型岗位占比持续提升,企业普遍提供阶梯式薪酬体系与职业培训资源。数据显示,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年均新增岗位超万个,其中半数面向专业技术人才。
2. 社会保障衔接机制
针对跨省务工人员权益保障,西青区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设立跨区域社保转移绿色通道,实施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协同保障计划,并建立劳动争议联动调解机制。该模式被纳入省级劳务协作典型案例。
3. 职业发展生态构建
区内企业代表展示员工职业晋升双通道(管理序列与技术序列),以及“新型学徒制”产教融合项目。如某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通过校企定制班,实现新员工入职三个月内技能达标率95%以上。
三、黑水县的资源优势与协作诉求
黑水县代表团系统阐释本地劳动力结构特征:
- 人力资源储备:全县适龄劳动力约5.8万人,其中持有职业技能证书者占比32%,近年通过“川字号”劳务品牌培训,新增建筑工匠、康养护理等专业人才逾6000人。
- 就业转型需求:随着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化,传统农牧业劳动力加速向二三产业转移,急需拓展跨区域就业渠道。代表团提出希望建立“定向输送+技能再造”合作机制,依托西青区产业平台提升务工人员职业竞争力。
四、企业实地考察与场景化对接
代表团走访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三家代表企业:
1. 某智能装备生产基地
参观自动化生产线时,企业人事总监详解技术岗位晋升路径:初级技工经两年培养可通过考核晋升工程师,薪资涨幅达150%。厂区配备标准化宿舍、职工书屋及健身中心。
2. 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企业展示“青苗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为中专以上学历员工提供学历提升补贴,并与高校联合开设在职硕士项目。
3. 物流供应链企业
重点考察智慧仓储作业环境,企业承诺为少数民族员工定制汉语及技能双培训,解决语言文化适应难题。
五、东西部劳务协作平台建设规划
双方达成三项机制性成果:
1. 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与岗位需求动态清单,西青区每月发布急需工种目录,黑水县定向组织技能培训。
2. 定制化输送机制
针对西青区重点企业实施“整建制输送”,2024年计划开展6场远程招聘会,首批试点输送300名技工。
3. 跟踪服务体系
设立驻津劳务服务站,提供法律咨询、紧急救助、技能复训等全周期服务,首批20名黑水籍务工人员将担任企业“用工体验官”。
六、区域协作的战略价值与未来方向
本次考察标志着东西部协作从单向帮扶转向共建共享新阶段。西青区产业升级释放的就业容量,与黑水县劳动力转型需求形成深度契合。下一步将探索“飞地培训”模式:在西青区设立黑水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同步引入企业课程认证体系,打造“培训-认证-就业”闭环。两地人社部门已启动劳务品牌联创计划,着力培育兼具地域特色与产业竞争力的高素质劳务队伍,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
天津西青区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吉中汽车内饰天津新基地开工 为开发区配套产业添动能
2025-09-04
沪津联动共谋发展 西青区与驻沪机构深化招商引资合作
2025-09-04
津西科创走廊崛起新地标 李七庄秀川国际大厦启幕招商新篇章
2025-09-04
天津凌奥跻身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单位行列
2025-09-04
冷链新枢纽赋能西青产业链升级 供应链创新重塑生鲜市场格局
2025-09-04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西青开发区 完善汽车产业链配套
2025-09-04
李七庄街技术赋能经济普查升级 精准数据奠定招商引资新基石
2025-09-04
国际工业城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阿备默机器人推动智能制造升级
2025-09-04
天津微电子工业区交通服务升级 826路公交优化助力区域发展
2025-09-03
天津西青经开区跻身国家级绿色园区 9家企业获评绿色工厂标杆
2025-09-03
天津青年电商创业营西青启幕
2025-09-03
天津市社工联谊盛宴报名开放
2025-09-03
天津西青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5-01-13
关于西青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
2025-01-13
关于印发《西青区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2024-06-03
关于西青区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2024-05-16
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4-01-23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2024-01-18
关于西青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政策解读
2023-12-29
2023年精武镇政府工作报告
2023-12-29
天津西青区产业园区
天津西青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天津西青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